水西林一族詩書傳家坐擁四座祠堂
http://m.hrbznlm.com 2014-10-23 15:52:12 來源:東南快報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父子八進士的牌匾
在水西林氏祠堂的中廳,,掛有“三世重宴瓊林”的牌匾
水西林氏宗祠
“東有濂浦林,,西有水西林”,,相較于本報10月11日A6版《林浦村林家三祠種下文化基因傳承百年》報道中的林浦村(古時稱濂浦,,因主要為林氏宗族聚居,便改為林浦),,在福州市閩侯縣南嶼鎮(zhèn)也有一個文脈強盛的林氏村落,,古時,林浦村被稱為“東林”,,而他們村則被喚作“水西林”,。
如今的水西林村落人口不過數(shù)百,但因為自古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(tǒng),,歷史上從這里走出過27名進士,,至明朝達到頂峰。正因為有過顯赫的家族史,,水西林這個不大的地方便建有四座祠堂,。89歲的林成樂,見證了水西林氏祠堂從私塾到南嶼中心小學(xué)的演變,,但不變的是水西林人對于百年文脈的延續(xù),。
八百年老建筑曾是私塾
1966年之前,,幾乎每年都出大學(xué)生
十月的午后,福州的天氣還是有些燥熱,,閩侯縣南嶼鎮(zhèn)南嶼中心小學(xué)的孩子背著書包,,三五成群地走過粉紅色外墻的水西林氏祠堂,像往常一樣去學(xué)校里上課,,但很少有孩子知道,,他們的長輩就讀的小學(xué)就是眼前這座迄今有800多年歷史的建筑。水西林氏祠堂的管理員,、89歲的林成樂老人就是其中的一員,。
林成樂回憶說,上個世紀30年代,,水西林氏祠堂曾辦過私塾,他在私塾里上過兩年學(xué),,但是由于家里經(jīng)濟條件比較差,,兩年后只能輟學(xué),幫助家里做農(nóng)活,,這成為林成樂老人的遺憾,。
“到了1937年,抗日戰(zhàn)爭爆發(fā),,水西林氏祠堂的私塾停辦了,,改為民眾教育館,但也只維持了兩年時間,?!绷殖蓸氛f,當(dāng)時他在祠堂里看過無聲電影,,雖然比不上現(xiàn)在電影的畫面精美,,但對于當(dāng)時年少的林成樂來說,卻是一場場完美的演繹,。每當(dāng)電影即將播放,,他總是第一個跑到祠堂里,搶到一個最好的位置,。
解放后,,祠堂變成了南嶼中心小學(xué),附近的適齡孩子大都選擇到這座小學(xué)就讀,?!耙驗槲覀兇遄怨乓詠砭蛯逃容^重視,因此在1966年之前,,幾乎每年都會出五六個大學(xué)生,?!绷殖蓸方榻B說,南嶼中心小學(xué)于“文革”期間停辦,,“文革”結(jié)束后再次恢復(fù)辦學(xué),,直到1996年,海內(nèi)外宗親集資補償學(xué)校,,祠堂才得以收回,,并于1999年開始重建。
不過里許之遙就有四座祠堂
見證“父子孫孫世進士”顯赫歷史
水西林氏的始祖林敬德于宋開寶八年(公元975年)定居于北嶼,,迄今已有千年歷史,。歷史上以錦溪為界,錦溪以北稱為北嶼,,以南即為南嶼,。到了清道光年間,侯官廢都設(shè)區(qū),,北嶼,、南嶼就并名為南嶼。
但目前居住此地的林氏族人僅有數(shù)百人,,與南嶼鎮(zhèn)其他姓氏族人相比,,仍顯式微,可令人感到奇特的是不過里許之遙,,祠堂便有四座,,即水西林氏宗祠、獅巖林公祠,、旗峰林公祠和次峰林公支祠,,形成獨特的祠堂文化。原來,,水西林氏自古以來就特別重視教育,,因此先賢輩出,但凡先人官至一定品位,,子孫就以其為本分支建一祠堂,,以示尊崇。
四座祠堂又以水西林氏宗祠最具代表性,。這座祠堂始建于南宋紹熙二年(公元1191年),,現(xiàn)有面積700多平方米。
拾級而上,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扇插屏門,,背面的匾額則是“父子八進士”,指的是九世祖林畊為淳祐元年(1241年)辛丑科進士,,他的七個兒子于1265年至1274
年均榮登進士,。
在水西林氏祠堂的中廳,,掛有“七省經(jīng)略部堂”“三世重宴瓊林”的牌匾。三世瓊林指的是明朝時的林春澤,、林應(yīng)亮,、林如楚祖孫三代在林春澤百歲時同赴朝廷“瓊林宴”,這三個人再加上林如楚之孫林慎,,他們四人被稱為“父子孫孫世進士”,,顯赫一時。
旗峰林公祠和次峰林公支祠坐落于明代古街上,,其中旗峰林公祠里還保有林春澤于90歲時所書翠旗衍秀的牌匾和皇帝冊封的圣旨牌匾,。獅巖林公祠藏于民居之內(nèi),要穿過一條長長的巷弄才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。
出于這一房的林宜峰告訴記者,,風(fēng)火墻的翹角下面有兩朵不對稱的花朵,兩旁的貔貅神態(tài)各異,,他曾特意請教了考古人員,,對方告知,古代只有經(jīng)過皇帝默認才可以使用這種神獸,。
三個公祠所在的明代古街現(xiàn)全長100多米,是林春澤擔(dān)任戶部侍郎時開始修建的,,總共建成了八座具有官家氣派的民居(第六座林春澤的藏書樓毀于大火),。整個建筑群占地4200多平方米,大門為衙門式的八字馬墻,。
“林春澤故居至林如楚舊居,,依次被稱為頭衙、中衙和尾衙,。在林春澤故居的大門前有楹聯(lián)曰:三世瓊林第,,六朝大老家?!绷殖蓸氛f,。
中衙的對面,建有一座“人瑞坊”,,又名“父子孫孫世進士坊”,,是林春澤百歲之時,萬歷皇帝下旨賜建人瑞坊,,歷經(jīng)三載,,建成時林春澤已經(jīng)102歲了。
東林,、西林難分伯仲
與林浦“枝葉同根”,,坊間一度熱議“兩林爭榮”
在水西林氏祠堂的中廳懸有倉山區(qū)林浦村贈送的“枝葉同根”的牌匾,。明正德年間,北嶼(即水西林)村十九世祖林春澤與城門濂浦(即林浦)村人林炫同為正德甲戌科進士,,同朝為官,。一天,正德帝上朝時問及“林卿家”,,兩人一同答應(yīng),。為便于區(qū)別,正德帝按濂浦(在東),、北嶼(在西)所居方位,,將兩人分別呼為“東林卿家”,“西林卿家”,。北嶼人以此為榮,,便將村改為“西林”。再加上錦溪流過村前時,,經(jīng)堤壩抵擋,,水向西倒流,自此,,“水西林”便被人們所熟知,。
更為幸運的是,兩家子弟都在日后登科及第不斷,,林浦林氏達到了以林元美為首的七科八進士,,和以林濂為首的三代五尚書。而水西林氏也堪稱輝煌,,出現(xiàn)了以林畊為首的“父子八進士”和以林春澤為首的“父子孫孫世進士”,。
坊間也一度熱議“兩林爭榮”,林成樂告訴記者,,兩林的后人曾在福州城區(qū)酒樓喝酒,,雙方都在為自個家族爭榮,爭取的內(nèi)容已經(jīng)轉(zhuǎn)化為兩副經(jīng)典對聯(lián),。林浦村的是“進士難進士不難難是七科八進士,,尚書貴尚書非貴貴在三代五尚書”,而水西林則是“瓊宴特瓊宴不特特是三世冊邀同赴宴,,人瑞奇人瑞非奇奇是夫妻雙壽百零四歲,。”
在族譜記載里,,兩林的子弟也曾同朝為官,,并相互往來甚密。宗祠落成之時,,林浦村世宮保尚書林公家廟也曾特意送來牌匾慶賀,,便是上述“枝葉同根”牌匾,。坊間的種種戲謔笑談,最終化不開兩家的甚好關(guān)系,。
延續(xù)水西林文脈重修族譜
高材生爬梳資料,、足跡遍布八閩
在水西林氏族譜里,貌似“兩林爭榮”的軼聞還有不少,。不過,,村里并沒有一部完整的族譜,村內(nèi)僅存的只有明朝林春澤所修七到十卷本的族譜,。對于分布海內(nèi)外的水西林人來說,,林氏先祖擁有的輝煌歷史,也應(yīng)該載入族譜,,同林氏宗族一道被后代永久記住,。
由于“文革”期間水西林成為批判的重災(zāi)區(qū),大量知識分子被批斗打倒,,對于修譜一事,,村里顯然力有不逮,但又不輕言放棄,。2007年,,恰值福州大學(xué)畢業(yè)的高材生林豪生即將退休,便成為族譜重修之人,。
最主要的困難是族譜的續(xù)修缺乏足夠的資料,,林豪生等人為此多番倡議。令他們沒想到的是,,分散于省內(nèi)各地的水西林宗親在改革開放之后陸續(xù)回到水西林尋根問祖,加上世界各地宗親寄來的資料,,林豪生把前述的溯源缺失大概補齊,。而清朝到民國年間資料的缺失,林豪生則通過當(dāng)時村內(nèi)年紀較大,、記憶力尚好又有點墨水的人來補充,。
由于第一次操手續(xù)修族譜,林豪生特意請了南嶼鎮(zhèn)修譜的專家到祠堂開會,。他走訪了南嶼鎮(zhèn)所有擁有族譜的村莊,,還到原先分散出去的林氏宗親所在的20多個村落,足跡遍布寧德,、南平,、閩清等地。也曾到省圖書館里爬梳資料,。
在編修的過程中,,林豪生決定族譜的世系排列必須走家串戶詢問落實,。三番五次校對,并在過節(jié)之時把成稿張貼于祠堂之內(nèi),,通知水西林人過去檢校,,如果出現(xiàn)錯誤,就重新改正,,如此幾次三番,,水西林氏族譜終于于2009年編修完成,同時也改變了“正繼嗣訓(xùn)”的傳統(tǒng)陋習(xí),,關(guān)于水西林先祖輝煌的文脈歷史自然也忝列其中,。
(東快記者 陳騰健 林良劃 見習(xí)記者 吳劍杰 文/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