閩侯芒山書院改名文山書院
http://m.hrbznlm.com 2017-05-22 10:10:12 來源:福州晚報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閩侯地處福州西南側(cè),呈月牙形拱衛(wèi)省城,歷史悠久,,人杰地靈,。民族英雄林則徐等曾就讀于文山書院。
探訪書院福州
主辦:福州市文廣新局 福州晚報
文山書院
文山書院 曾小榕 供圖
南通鎮(zhèn)文山村多產(chǎn)芒草,,故原名“芒山”,,山之陰有“芒山書院”,據(jù)傳先賢林則徐,、郭柏蔭,、陳若霖等曾就讀于此。后因林則徐,、郭柏蔭,、陳若霖等多數(shù)生員官至朝廷大臣,才改名為“文山書院”,。
“文山書院”俗稱“書齋里”,,位于文山村彌勒山半山腰,坐西朝東,,為院落式木質(zhì)結(jié)構(gòu)平房,,入門為天井,中為四扇三間小廳,,前后二進,,兩邊為廂房,廳與廂房的窗欞花紋細致,、古雅,。書院四周為風火土墻,院后山巒起伏,,前有小溪,,流水淙淙,頗為清靜,??上Ы褚迅臑槊穹?。
傳說,林則徐之父林賓日,,與文山村陳綱石有誼親,。林則徐11歲時,林賓日攜其學于“文山書院”,。林則徐學習很勤奮,,早晚尤愛坐溪邊石上背誦詩文,備受鄉(xiāng)人贊譽,。
有一日,,天已昏黑,陳綱石見林則徐尚未歸返,,遂拄拐杖至書院喚其用膳,,堂屋內(nèi)靜寂,疑其與學友外游,,乃入室視之,,卻見他秉燭獨坐攻書,三喚不應,。近前手拍其肩,,林則徐方恍然大悟。陳綱石問:“天已昏,,何勤學乃爾?”林則徐慨然答:“讀書志在報國,,能不勤耶!”其聲鏗鏘,其情激昂,,道出了立志報國之心,。后來,林則徐貶戍新疆給家人書:“茍利國家生死以,,豈因禍福避趨之,。”給友人書:“關(guān)山萬里殘宵夢,,猶聽江東戰(zhàn)鼓聲,。”身陷困境,,尚念國之存亡,。鳳山書院
鳳山書院民間祭孔典禮 陳建鋆 供圖
鳳山書院俗稱文昌閣,位于荊溪鎮(zhèn)港頭村鳳髻峰,,坐北朝南,,面向石岊江。
書院由來已久,,據(jù)清《鳳山書院碑記》載,,書院圮于明季,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重建六子祠,,乾隆五十二年(1787年)重建奎光閣,。1958年,書院遭臺風摧毀,。1994年,,由海內(nèi)外鄉(xiāng)親集資重建。
書院奎光閣為兩層鋼筋混凝土結(jié)構(gòu),,面闊三間,,單檐歇山頂,院內(nèi)四周有短墻,,墻內(nèi)有天然奇巖怪石,,蔚為壯觀。書院保存有清代《鳳山書院碑記》,,由葉觀國撰寫,。
《鳳山書院碑記》石碑“文革”期間折斷,棄置港邊鋪路,。書院重修時,,重新安置在奎光閣門口東側(cè),枕靠天然巖石之南向,。宋理學家朱熹曾多次游經(jīng)此地,,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,如“綠樹生其間,,幽鳥鳴相和,。搴蓬聘遐眺,擊節(jié)成浩歌,。獨語無人悟,,茲懷竟如何?停驂石岊館,解纜清江濱,。中流棹歌發(fā),,天風水生鱗。名都固多才,,我來友其仁,。茲焉同舟濟,詎止胡越親,。相期豈今夕,,歲晚無緇磷”。
湖山書院
湖山書院外景(圖片來源:《閩都書院》)
清道光年間(1821~1850),,大湖設有侯官分縣,。湖山書院坐落于古縣衙附近,。書院始建年代不詳,前身為文昌書院,,清嘉慶十八年(1813年)改建并改為今名,,書院規(guī)模至今不可考。現(xiàn)僅存有書院改建時《立定規(guī)條》石碑兩塊,,每塊碑高1.92米,,寬58.5米,自右至左直讀文字,。湖山書院專門立碑擬定具體學款,,這在已知的書院中實屬少見。這些學款對于今天教育管理仍有啟迪性意義,,同時也是研究閩侯縣教育史的寶貴資料,。
此外,閩侯境內(nèi)的書院值得一提的還有江氏古厝書院和新唐書院,。江氏古厝書院為白沙新坡村江永奮,、江永襄兄弟在清乾隆年間所建,專供自己家族子弟讀書,,是一座較為典型的私人興辦的家族書院,。新唐書院在今南通鎮(zhèn)澤苗村,朱熹曾在此講學,。清光緒二十七年(1901年),,改省、縣書院為學堂,,書院之名乃廢,。
參考文獻書目:
曾小榕《閩侯大山深處藏著四大書院》
徐心希《閩都書院》
閩侯方志委《閩侯縣志》
黃安榕《少年林則徐趣聞》
(福州晚報 記者 葉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