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重孝美名揚 為善仁愛好讀書
http://m.hrbznlm.com 2017-10-27 15:50:37 來源:閩侯新聞網(wǎng)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最早期的“老虎會”,。 林世彬 攝
家風:勤儉,、向學,。 林世彬 攝
碩德堂大廳刻有家訓的石柱楹聯(lián),。 李煜晗 攝
碩德堂內的進士與武魁牌匾,。 林世彬 攝
孝友傳家遠,,詩書處世長,。 李煜晗 攝
在閩侯縣上街鎮(zhèn)有一個林氏宗族聚居的上街鄉(xiāng)村,,其始祖碩德公(860-926),,原籍河南光州固始縣,。后梁初,隨王審知率中原十八姓入閩,。后唐同光二年,,受閩王加封食邑,敕封于上溪,,后化溪為街,,遂稱上街。碩德公先后修建六座橋,,統(tǒng)稱“六橋”,,這便是上街六橋林命名的由來。
六橋林是上街鎮(zhèn)內的最大村落,,也是個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的千年古鄉(xiāng)古村?,F(xiàn)分為上街和新峰兩個社區(qū)。上街六橋林氏族人“家訓藏于楹聯(lián)中”,,在林氏宗祠的碩德堂大廳有八副石柱楹聯(lián),。在祖厝、丹嶼,、過透,、四房、杏山,、梧洋,、新宅古民居也有廊柱楹聯(lián)。無論時代如何變遷,,雖經(jīng)歲月蹉跎,,這批承載著上街六橋林氏家訓的楹聯(lián)至今保護完好,“重孝”“為善”和“好學”,,上街家訓仍是烙印在每一個六橋林氏后人身上的標簽,。
楹聯(lián)之中藏家訓
重孝家風代代傳
“孝友傳家遠,,詩書處世長”。在上街六橋林氏宗祠,、古民居的家訓楹聯(lián)中,,“孝”字出現(xiàn)頻率最高,楹聯(lián)之中家訓首字為孝,。
上街六橋林氏子孫一千多年來一直傳承著百善孝為先的理念,。隨著時代的變遷,中國農村正在加速走向“城鎮(zhèn)化”,、“現(xiàn)代化”,,滿臉滄桑的古厝、古村落的背影越走越遠,,年輕人逐漸外出,,但是敬老重孝的家風仍代代相傳。
上街水土好,,壽星出奇多,。1980年,上街六橋林氏屬虎的老人24位,,成立老人福利基金會,,稱“老虎會”,后擴大隊伍,,“老虎會”變“老人會”,,全上街凡五十歲以上的男女都可以參加。上街老人會是全縣乃至全福州市成立最早的老人會,。上街老人會大廈由華僑和臺,、港、澳同胞集資25萬元建成,,落成剪彩,,省電視臺作過新聞報道。現(xiàn)在,,每年都有上街六橋林氏的鄉(xiāng)親,,在春節(jié)、重陽節(jié)給高壽老人發(fā)敬老金,。上街老人會小禮堂,、上街六橋林氏宗祠辟為老人活動場所,看電視,、書報,、下棋、打太極拳,、跳舞,,老人們有了好去處。
楹聯(lián)之中藏家訓
為善仁愛惠世人
上街六橋林氏除了敬老重孝之外,,為善仁愛的家風也影響了后代人,。六橋林氏六世祖林居廣就是這種家風的代表人物,他主持修建的縣級文物十四門橋正是這仁愛家風的體現(xiàn),。
十四門橋修建于宋孝宗淳熙丁酉年(1177——1181),,民國18年(1930),林氏28世孫林文瑛重修,,此橋扼山鄉(xiāng)交通要沖,,是上街諸鄉(xiāng)村民去旗山、討柴,、墾山所必經(jīng),,又為山民銷售山貨之要道。
“修橋鋪路”是造福于大眾的慈善行為,,體現(xiàn)了中華民族熱心公益,,樂善好施的傳統(tǒng)美德。林居廣不吝舍巨資,,“修橋鋪路”,,造福一方民眾,其奉獻精神值得褒揚,。當與十四門橋流芳千古,。
上街六橋林氏后世子孫繼承了仁愛行善的家風祖訓,在外鄉(xiāng)親,、華僑和臺,、港、澳同胞熱心家鄉(xiāng)的公益福利事業(yè),。1990年馬來西亞僑胞和香港鄉(xiāng)親捐60萬元,,建上街中心小學教學樓,捐40萬元建閩六中教學樓,,1982年僑胞和臺,、港、澳同胞捐25萬元建上街老人會館,。有一對父子辦企業(yè)致富,,積極為善回報社會,資助山區(qū)困難學生上學,,為家鄉(xiāng)的公益事業(yè)捐資達一百多萬元,。行善仁愛的事,上街六橋林子孫能做到一呼百應,。
楹聯(lián)之中藏家訓
詩書傳家人才輩出
上街六橋林氏古代顯宦名儒甚多,,據(jù)史料記載,,自唐代到明清,先后出過一宰輔,、二尚書,、三統(tǒng)帥、十二進士,、三十九舉人,、一秀才、也正因為林氏族人遵循著“孝友傳家遠,,詩書處世傳”的祖訓,,始終家風向學,營造了詩書耕讀的濃郁氛圍,。重視子孫教育,,才使林氏成為上街鎮(zhèn)眾多姓氏中的望族。
“繩其祖武唯耕讀,,貽厥孫謀在儉勤”,、“欲高門第須為善,要好兒孫在讀書”在六橋林的百年老宅,,最顯眼的廊柱處有這么幾副紅底黑字漆工藝的楹聯(lián),,不時警醒后世子孫堅持勤儉向學的家風。解放后,,六橋林氏家族有一家“三劍橋”,,一家“二哈佛”;有父子皆上清華,婆媳都進科大,,也有夫妻雙博士,,父、子,、孫三代都是大學生的佳話,,還有同年一家三人上大學的喜事。
上街六橋林氏家族歷來就是文風鼎盛,、興學育才的文化之鄉(xiāng),,誕生了眾多的書香世家。據(jù)2017年不完全統(tǒng)計,,受過大學高等教育的人數(shù)已超過600多人,。而這人數(shù)每年都在遞增之中。家族中素有良好的書香氛圍,,不少愛心人士也經(jīng)常性的開展文教公益,、捐資助學等活動。2006年,福建人民出版社編輯,,辭書編輯室副主任林玉山,,在新峰社區(qū)的老家祖宅創(chuàng)辦全省首家個人公益圖書館,供鄉(xiāng)親和中小學生免費借閱?,F(xiàn)在,,又有2家分館,擁有各類圖書三萬多冊,,提倡讀書,為家鄉(xiāng)父老辦了一件大好事,。1975年,,上街群眾集資建一座上街中心小學新教學樓。1956年,,愛國華僑林治鎏創(chuàng)辦上街華僑中學(民辦),。1990年在外鄉(xiāng)親捐資60萬元建上街中心小學教學樓,又捐40萬元建閩六中教學樓,。1991年,,臺胞林福官夫婦獨資興辦上街中心幼兒園。
訓以治家,,訓以育人,,訓以養(yǎng)德。讀家訓,,讓人讀懂從六橋走出的上街人,。家訓文化不僅是一個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,凝結著先人們智慧與精神的寶貴遺產(chǎn),,同時還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。明洪塘狀元翁正春有一聯(lián)句,寫得正是上街六橋林氏的好家風:“行遍六橋風月夜,,杏山常有讀書聲”,,上街六橋林氏,可謂讀書文儒風氣代代相傳,。
(林其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