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動福建,!閩侯這位大孝女帶著癱瘓父親出嫁
http://m.hrbznlm.com 2017-12-27 16:12:29 來源:遇見閩侯微信公眾號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2017,,誰的故事曾帶給您溫暖的回憶?又是誰讓您的心底善念充盈?海峽都市報推出“2017年度感動福建十大人物評選”,,閩侯縣竹岐鄉(xiāng)帶著癱瘓父親出嫁的孝女——黃思林入圍,。12月18日,海峽都市報報道了她的感人事跡,,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份感動福建的正能量,。
感動理由
“如果有來生,我一定要讓她做個公主,?!辈〈采系囊痪涫难裕柡赣H16年的歉意,,也訴說著黃思林這16年來苦難中堅守的孝與愛,。從6歲開始,她挑起家中的重擔(dān),,照顧高位截癱臥床的父親,。
小時候,踩板凳上燒飯臺做飯,,每天花兩三個小時把父親拖到輪椅上,,夜里起身三四次為父親翻身;初中畢業(yè)后,她放棄學(xué)業(yè),,打零工維持生計;到了適婚年齡,,一句要帶著癱瘓父親出嫁的要求,將不少有意者拒之門外,。
“他是我爸爸,,不管變成什么樣子,我都要照顧他,?!秉S思林堅定地說。孝心不移,,終遇良緣,。三年前,一位同樣善良孝順的男子,,終結(jié)了黃思林的孤單,。孝行不曾停息,但苦難在一點點減少,那張寫滿艱辛的病床前,,灑下越來越多的歡聲笑語……
▲(祖孫三代人共享天倫之樂·林若野攝)
日復(fù)一日擦身,、喂飯、把屎把尿
閩侯縣竹岐鄉(xiāng)半嶺村一處民房里,,懷有7個月身孕的黃思林一邊囑咐著2歲的兒子不要亂跑,,一邊吃力地將病床上的父親抱到輪椅上。
▲(懷孕七個月的黃思林抱起父親·海峽都市報)
“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比小時候輕松多了!以前我要花上兩三個小時,,用搓衣板夾在床和輪椅之間,,才能把父親拖上去?!秉S思林回憶起小時候最艱辛的日子,,微笑著嘆了口氣。
1999年,,在她只有4歲的時候,,為一家人生計奔波的父親,在做工時從三四米高的腳手架上摔下,,高位截癱,。家中的“頂梁柱”倒下了,為治病還欠了不少債,。生活的壓力壓垮了黃思林的母親,,在父親摔傷兩年后,母親喝下農(nóng)藥自盡,。
那一年,,黃思林6歲,卻被迫成了“當(dāng)家人”,。擦身,、喂飯、處理屎尿……當(dāng)別的孩子都在外頭無憂無慮地玩耍時,,黃思林面對的卻是日復(fù)一日,、一個成年人都未必能忍受的重壓。
▲(為父親貼暖寶寶·海峽都市報)
黃思林說,,那時的她什么都不懂,,踩著板凳才能夠得著燒飯臺。生火時,,她幾乎把自己半個身子都塞進了灶里,,被四散的火星燙燒,眉毛都燒沒了,。父親常年臥床,,需要不停地幫他翻身,、活動,每個夜里,,黃思林都要爬起來三四次,。黃思林坦言,長大后,,她也能夠理解母親的選擇,。“但爸爸只有我了,,我必須咬牙挺著,。”
爸爸離不開人 她只能就近干體力活維生
在好心人的幫助下,,黃思林讀完了小學(xué)和初中,。初中畢業(yè)后,,成績不錯的黃思林面臨著艱難的決定:是否繼續(xù)讀書,。
“自己肯定是想繼續(xù)念書的,但讀高中要寄宿,,爸爸就沒有人照顧了,,而且我們家也不能一直靠別人接濟生活?!睘榱烁赣H,,黃思林毅然輟學(xué),開始打工賺錢,。
無奈之下,,黃思林只能選擇到家附近的飯店當(dāng)洗碗工,或選擇到工廠搬貨等重體力活,?!耙粋€女孩當(dāng)搬運工,別問我搬不搬得動,,因為人都是被逼出來的,,我還要帶著爸爸生活下去?!?/p>
▲(帶父親出游·潘杰攝)
幸運的是,,后來,閩侯縣政府得知了黃思林的情況,,為她找了份合適的工作,,在行政服務(wù)中心做引導(dǎo)員,每天工作八小時,,比較輕松,,中午有兩個小時時間休息,,黃思林可以回家給父親喂飯、翻身,。
▲(給父親喂飯·潘杰攝)
帶爸爸出嫁 孝心終遇良緣
工作的問題解決了,,生活也一點點在好轉(zhuǎn),不少熱心人開始給黃思林介紹對象,。但是黃思林卻提出了一個最重要的條件:必須帶著癱瘓的父親出嫁,。
“我知道很多人接受不了,但是我沒辦法妥協(xié),,他是我爸爸,。”黃思林說,,自己曾經(jīng)談了一個男朋友,,但在知道了黃思林父親的情況和她的要求之后,無法接受,,黃思林便和其分了手,。
幸運的是,黃思林的這份堅強與孝心吸引了同樣孝順的男子劉宜和,,三年前,,兩人結(jié)了婚,還有了一個孩子,。如今,,黃思林還懷了二胎,新成員的加入,,使得家里的歡聲笑語也越來越多,。
▲(黃思林與大兒子·潘杰攝)
“她很獨立很善良,我很佩服她,,但也很心疼她,。”劉宜和說,,老丈人的情況確實給家庭帶來比較大的負擔(dān),,但他相信憑著一家人的努力,都能挺過去,。
▲(帶父親外出散步·林若野攝)
黃思林的孝心也感動了整個閩侯,,今年,她獲得了第三屆閩侯縣道德模范提名獎,。不過黃思林說,,她最大的愿望,就是一家人開心,、健康,,“沒有什么比家人更重要”,。
(海峽都市報 夏雨晴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