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 近 平 在 寧 德 (六)
http://m.hrbznlm.com 2019-06-21 11:15:15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采訪對象:林思翔,1943年7月生,,福建連江人,。1983年5月任寧德地委委員、秘書長,,1989年7月任行署副專員,。其后任福建省科協(xié)黨組書記、副主席,,省政協(xié)常委,、經科委副主任。
采 訪 組:田玉玨 薛偉江 李 政
采訪日期:2017年6月3日
采訪地點:福州市芳沁園
采訪組:林書記您好,!習近平同志剛到寧德工作時,,干部群眾對他期望很高,他當時是怎么給大家做思想工作的,?
林思翔:聽說習書記來寧德,,閩東人確實抱有很高的期望值,。因為大家聽說習書記的父親是中央領導,只要從上面要些大項目,,就可以把閩東的經濟發(fā)展起來,。閩東那時候真窮啊,交通又閉塞,,干部群眾有快速致富的美好愿望,,是可以理解的,。但本身缺乏志氣,,老覺得閩東在省里什么都是落后的,經濟上體量小,,發(fā)展又比較慢,,滋生出比較強的等、靠,、要心理,。
在這種情況下,習書記不得不給大家澆“冷水”,。他講:“我不是來當‘采購員’,,不是背著項目來的,而且貧困問題也不是靠項目就能得到根本解決的,。大項目是要發(fā)展,,但條件不成熟的時候就不能急。現(xiàn)在公路等級低,,鐵路也沒有,,港口碼頭開發(fā)也不具備條件。我們閩東不可能一夜就富起來,,不能寄希望于一下子抱個‘金娃娃’,。事物的發(fā)展,外因永遠是條件,,內因才是根本,。關鍵還是要把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,力量凝聚起來,。人窮志不能短,,扶貧先要扶志,只有自力更生,、艱苦奮斗,,才能最終擺脫貧困?!边@些是他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之后得出的結論,,與此同時,,他響亮地提出了“滴水穿石”和“弱鳥先飛”的思想。
習書記提出“滴水穿石”和“弱鳥先飛”,,站位高,,也很有新意,大家聽了感到很新奇,,但不太理解,,甚至心里覺得不太舒服。寧德人窮怕了,,恨不得一夜致富,,可習書記卻提出“滴水穿石”,需要有個適應和接受過程,。習書記做思想工作很有一套,,潤物無聲,不用行政命令來強制大家,,而是花些時間慢慢跟大家解釋,,推心置腹地交流,解開人們心里的疙瘩,。慢慢地,,大家都覺得還是習書記講得有道理。一方面,,“滴水穿石”的概念很符合寧德實際,,雖然有人發(fā)牢騷說“滴水穿石”滴到什么時間還不知道,但經過習書記一番耐心工作,,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就被打消掉,,干部群眾的頭腦也清醒起來了。另一方面,,“弱鳥先飛”的概念確實鼓舞人心,,給人長志氣。雖然以前大家有一些自卑心理在作怪,,但咱們人窮志不能窮,。“弱”是現(xiàn)實,,但要從自己身上找落后原因,,要奮勇“先飛”。只要有志氣,,就能后來居上,。
現(xiàn)在回頭來看,習書記當年的思路不是很對嗎,?條件逐漸具備了,,方方面面就發(fā)展起來了,。當時清單列了一大堆,不切合實際,。說到底,,最終還要靠大家振作起來,凝神聚氣,,把內心的積極性激發(fā)出來,,把各項工作做好,改變貧困面貌,?!暗嗡┦焙汀叭貘B先飛”的思想,一直貫穿于習書記在寧德工作的始終,,并被閩東人民傳承發(fā)揚,,稱之為“閩東精神”,。
采訪組:寧德當年是集中連片貧困地區(qū),,習近平同志尤其重視脫貧工作。在您看來,,寧德的脫貧實踐,,對他后來形成系統(tǒng)的脫貧思想起到了哪些作用?
林思翔:擺脫貧困,,是習書記當年在寧德工作的著力點,。寧德這樣一個脫貧樣本,直接推動了他脫貧思想的形成,。正是在寧德這個地方,,他加深了對地方貧困狀況的認識。寧德是福建最貧困的地方,,貧困的面貌在他頭腦當中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,,貧困地區(qū)群眾要求擺脫貧困的呼聲也給他內心帶來強烈震撼。在寧德基層,,農村的房子都很破舊,。當年他陪同王兆國省長到寧德考察,在壽寧縣就看到老百姓真有窮得兩個人合穿一條褲子的,。更重要的是,,地區(qū)一旦戴上貧困帽子,干部群眾的自尊心受到打擊,,就會覺得什么都不如人家,。所以,鼓勵干部群眾樹立信心,,長自己志氣,,也非常必要,。這些實際感觸,對習書記后來鍥而不舍地抓脫貧攻堅,,有著重要啟發(fā),。
寧德的工作經歷,也是習書記提出精準扶貧思想的源頭之一,。他最反感不切實際的數(shù)字脫貧和“撒胡椒面式脫貧”,。他當分管農村工作的省委副書記時,寧德地委的一位領導,,向省里報告說閩東已經基本脫貧,。他看到這個報告就表示懷疑。當時全省的計劃是到2000年基本脫貧,,意味著有85%能夠達標,,剩下的15%還不能完全脫貧,所以說是“基本脫貧”,??紤]到特殊的歷史條件,這15%不脫貧的指標就是留給閩東地區(qū)的,。如果連閩東都已經脫貧了,,那全省就全面脫貧了??梢娏晻泴Υ撠殕栴}非常實事求是,,態(tài)度也客觀冷靜。所以我認為,,習書記提出的精準扶貧理念是在實踐中提煉出來的,,要精準到每一戶里去,一戶一戶地算,,而不是粗糙地,、籠統(tǒng)地說達到什么水平了,人均多少,。脫貧工作可不能搞平均,。
正是在寧德這個地方,習書記開始下決心通過移民安置的方式,,從根本上解決部分百姓因為自然條件局限無法脫貧的問題,。他到基層調研,多數(shù)都是去最貧困的地方,,接觸最底層的群眾,。當初他“三進下黨”的下黨鄉(xiāng),建鄉(xiāng)的時候什么都沒有,,就是幾座舊房子,。赤溪村(原下山溪村)的貧困早在1984年就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關注,。習書記到寧德后更加重視這個村的脫貧問題,后來整村實施搬遷,,從山上移民下來,。這是很不容易的,因為除了要給移民蓋房子,,還要讓大家有田種,、有事做,安居樂業(yè),,讓他們的子女都能接受義務教育,,斬斷“窮根”,防止貧困的代際延續(xù),。連家船民上岸和茅草房改造,,也是他在地區(qū)和省里任職期間搞起來的,最初只是寧德小規(guī)模小范圍的嘗試,,后來在全省推開,,被稱為“造福工程”。這都是他到省里任副書記和省長期間大力推動,、起了主導作用的,。
采訪組:在您與習近平同志兩年的接觸中,,他在哪些方面讓您感受最為深刻,?
林思翔:習書記是一個很有人情味的人。他重情義,,有真性情,,我認為這是他最富有人格魅力的地方。最有代表性的事情,,就是他對老干部的感情,。閩東這個地方,北方的老干部比較多,。他對老干部敬重有加,,舍得花時間跟他們談話。老干部有什么事找他,,甚至談一兩個鐘頭,,他都不覺得是“浪費時間”。用他的話說,,這叫“磨刀不誤砍柴工”,。他說:“通過談話可以溝通思想,這比做其他工作還要管用,?!?/p>
有這樣一件事情,。寧德行署有一位領導干部叫李治禮,是從山西過來的,。他開始是行署副專員,,后來是地區(qū)紀委書記,習書記到寧德時他已經退休了,。很不幸的是,,有一天,這個李書記突發(fā)腦溢血,,去世了,。他的老伴慌亂之中,抓起電話就給習書記打了過去,,說:“習書記,,我們家老李走了?!焙髞硭习楦抑v,,她并沒有與習書記直接接觸過,但在那樣的時刻,,什么人都沒有想起來,,一下子就想到了習書記,要給他打電話,。其實,,是李治禮同志覺得習書記對老干部們很尊重,對他印象好,,經常在家里提到,,就給他老伴留下了習書記非常值得信任的印象。
還有一件事情,。我們寧德地委有一個老書記叫李天瑞,,也是習書記很敬重的人。老書記回閩東來,,習書記都交代辦公室要派車接送,,還虛心向他請教。后來李書記也是突發(fā)急癥去世了,。料理后事的時候,,習書記非常難過,當即發(fā)了唁電,,并交代我全權代表寧德地委去安排撫恤,,后來還親自參加他的追悼會。
他對寧德地委前任書記呂居永同志也格外尊重。他接呂書記班的時候,,呂書記已經62歲,,他才35歲。但是他下鄉(xiāng)調研的時候,,還會請呂書記一起去,。這份現(xiàn)任領導對上任領導的敬重是非常難得的。
過年過節(jié),,習書記去慰問老干部的時候,,都要專門去看望老紅軍。有時下基層,,也不忘記這方面的事,。屏南縣是寧德最貧困的地方之一,他去調研的時候,,還專門去了壽山鄉(xiāng)東盤村,。壽山非常偏僻,是野猴子出沒的地方,。東盤村就更偏僻了,,可是他帶著我們跋山涉水,一路走進那個村子,,就是為了去看望一位老紅軍,。
采訪組:您剛才談到,習近平同志是一個很有人情味的人,,除了對老干部的感情很深,,還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嗎?
林思翔:習書記的故事太多了,。他千方百計考慮閩東如何擺脫貧困,,說到底就是一種為民情懷。他心中牽掛群眾,,就是人情味的集中體現(xiàn)。還有,,他在寧德掀起反腐風暴,,清理違規(guī)建房,不是說為了抓幾個“老虎”,,主要還是從維護人民利益角度出發(fā),,考慮到閩東的土地本來就稀缺,良田被擠占了,,人民利益就受損失,。而且,他從陜北的山溝溝里面走出來,,又在寧德的萬千大山中感受百姓疾苦,,對基層農民的情感早就融入了血液,。
習書記有一個隨身攜帶的小筆記本。和他一起共事的班子成員,,或者身邊工作的同志,,和他談到一些想法和要求,他都會隨時記在上面,,甚至包括一些要求解決的個人問題,。比如有人要求工作變動啊,家里生活有什么困難啊,,只要你的要求是合理的,,他都會記在這個小筆記本里??赡墚斒氯俗约赫f完都沒有在意,,但過一段時間,他就幫助解決了,。所以說,,他是個行勝于言的有心人,不愛講官話套話,,或是張口閉口講大道理,,而是用實際行動關愛干部群眾。
他和大家談起話來非常平易近人,,彼此什么話都可以放開講,,全是大實話,讓人感覺到他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和感召力,。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“真佛只講家常話”,。我想,他的這種人情味,,與他豐富的閱歷有關,。他在陜北農村插隊7年,生活中也承受過各種各樣的磨難,,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珍惜的,。
采訪組:在您與習近平同志的接觸交往中,有哪些親身經歷的故事嗎,?
林思翔:習書記調到省里以后,,對我的工作仍然非常關心支持。1996年底,,我調到省科協(xié)工作,。他知道了,還專門給我打電話聊過幾回。有一次,,我們省科協(xié)在南平市舉辦山區(qū)經濟發(fā)展論壇,,是帶有務虛性質的研討會。我想,,最好能請到一位省領導參加,,對會議效果能起到促進作用,與會者回去后也好貫徹,。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到習書記辦公室,,想請他到會講話。習書記想了想,,說:“好啊,,我支持科協(xié)工作?!?999年3月,,他就和我一起去了南平,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,,論壇辦得非常成功,。那時候他是分管農業(yè)的副書記,會后還專門提出,,要去看一看南平災區(qū)重建情況,。因為1998年南方發(fā)生特大洪水,南平受災很嚴重,,過了一年,,他還在牽掛這件事。就這樣,,我陪著他把南平的幾個縣看了一遍,。
看完災區(qū)重建,他又去考察了地處南平西芹的福建林學院,,為學院辦了一件大好事,。那個時候,福建林學院建在南平西邊的大山里面,。學院一直想遷到福州去,,但領導層沒有人敢拍板,也沒有把這件事擺到議事日程上,。林學院的領導來找我,說能不能請習書記來看一看,,反映一下我們的困難,。我就向習書記匯報了這個事。他聽完,就決定馬上去看看,??赐暌院螅抑v:“學院確實應該搬出來,,在山溝溝里面是不行的,。”不久,,他當選省長,,就在他手上,把林學院搬到了福州,,和農業(yè)大學合并,,改名為福建農林大學。
和習書記一起共事過的同志都有一個共識,,就是感到他待人非常真摯,,在一起經歷的很多事情都銘記于心,不管他當了多大的領導也沒有忘記,。2010年他回到寧德,,那時他已經是國家副主席,還專門找到當時一起在寧德搭班子的老同志座談,,和大家聊得非常愉快,。他回想起當年吃寧德本地小吃地瓜粉扣,還高興地對我講:“當初咱們做鄰居,,你們家里有幾種菜燒得可好啦,!”這么多年過去了,他還是那樣子,,和大家講家常話,,非常親切。
后來,,我們單位先后編了兩套書,,我專門寄給他。本以為他收不到,,可沒過多久,,他就讓中央辦公廳的同志給我打電話,說書都已經收到了,,向我表示感謝,。他從來沒有忘記老朋友,這種為人和風格,,讓我們欽佩,。
采訪組:除了剛才這些話題,,習近平同志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交往中,還有哪些方面給您留下了深刻印象,?
林思翔:習書記到寧德任書記的時候,,我是地委秘書長。他的辦公室在我辦公室樓上,,宿舍在我家隔壁,,兩家的廚房中間僅隔著一個采光小天井。
剛和習書記打交道時,,就感覺他非常樸實,,生活上也沒什么講究。吃飯就在地委食堂,。穿衣服也是入鄉(xiāng)隨俗,,沒讓大家感覺有什么與眾不同。住的跟我們一樣的舊房子,,建筑面積大約是九十幾個平米,,條件差不說,還是個把西頭兒的房間,,太陽一西曬就會很熱,。他坐的車是一臺很舊的老爺車,出事故大修過,,經常在路上拋錨,。不熟悉的人不知道,寧德雖然離福州不遠,,可外面的人一來就會被這里的山路嚇住,。剛出寧德城就是著名的飛鸞嶺,山高路險,,盤山路旁邊就是萬丈懸崖,,看下去很可怕。寧德的路這么糟糕,,習書記本可以配個好點的車子,,可他堅持不用。
他的辦公室也是老書記用的辦公室,,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,。里外兩個小房間,外面有一套沙發(fā)接待客人,,里面就是一組老式辦公桌椅,。唯一的“高檔”電器是一部窗式空調,轉起來噪聲非常大,,嗡嗡作響,,還時不時出點故障,,鬧罷工,??闪晻泴@些都不在意。
習書記愛讀書,、愛學習,,這在寧德也是出了名的。我記得那個時候在家屬樓里,,燈關得最遲的就是他家,。有時候到了十一二點,整個院子里都黑乎乎的一片,,只有他家的燈光還亮著,,他還在看書。我有時到他家里去匯報工作,,就看到一摞一摞的書堆在地上,,走路都要繞著走。我看了看,,既有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研究,,也有張承志的小說,天南海北,,他什么書都看,。他說:“我什么書都愛看,在農村插隊的時候就是這樣,,白天挑擔子,,晚上就在小油燈下讀書?!?/p>
他不僅自己愛讀書,,也非常提倡機關干部讀書看報。當時寧德地委財政比較困難,,我當秘書長時,,所有常委只訂了一份《人民日報》,誰要看就去會議室看,。這既是節(jié)省開支,,也因為需求不大。沒想到他來了就問我:“我的《人民日報》呢,?”我跟他講沒專門訂,。他就說:“《人民日報》一定要訂,不看《人民日報》怎么了解國家大事,,怎么能當好領導干部,?”原來他有天天看《人民日報》的習慣,。后來,我們不僅訂了《人民日報》,,《福建日報》也是每人一份,,在習書記的潛移默化之下,地委機關讀書看報的氣氛也逐漸濃厚起來,。
他不僅自己愛讀書看報,,而且對于報刊建設和發(fā)行也重視,《閩東報》是在他手里復刊的,。他剛來的時候就講:“寧德應該有一張報紙,。”其實寧德之前一直是有報紙的,,“文革”中停掉了,,一直沒有恢復起來。他很重視復刊工作,,專門成立了籌備組,,用了2個月時間就把《閩東報》恢復了,他還專門寫了復刊詞,。后來有一次在福安縣召開地區(qū)報刊發(fā)行會,,他還專門去講話,談到要重視黨報黨刊的發(fā)行工作,。
習書記在寧德工作雖然只有短短的2年,,但大家的反映很好,他在干部群眾中的威望很高,。他每次講話,,思想深,視野寬,,站位高,,看問題有辯證分析,話講得又務實周到,。每次他作報告,,會場就很安靜。有時候可能開到中午12點半,,但大家都聽得很認真,,覺得有收獲,都不覺得累,。
應該說,,習書記來寧德之后,給這個古老而又閉塞的地方帶來了一股清新氣息,。他的理念是新的,,講的話也是新的,,總是充滿辯證的力量,分析很透徹,。一方面講清寧德的弱勢有哪些,,另一方面擺出好的優(yōu)勢在哪里,兩相比較,,利弊自見,,這對大家都是很好的學習和提高機會。他為人厚道,,有人情味,從不冷冰冰地居高臨下,,而是給人溫暖和安全感,,每次找到他談話以后,心里都熱乎乎的,。
今天,,他成為黨中央的核心、全黨的核心,,閩東干部群眾都發(fā)自內心地感到高興,,感到驕傲。有這樣富有人情味的人民領袖,,我們的偉大事業(yè)一定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