廷坪鄉(xiāng)有座“銀山”
http://m.hrbznlm.com 2015-04-10 11:09:02 來源:遇見閩侯微信公眾平臺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閩侯廷坪良地村有座“銀山”,,這里是宋代銀礦遺址,。1989年,良地銀礦遺址被列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,。
當(dāng)?shù)匾蜚y礦而得名
(銀礦遺址所在的“銀山”如今已是草木蔥郁,。)
(“銀山”山勢險峻,,山腰堆滿了采礦后的碎石。)
閩侯縣廷坪鄉(xiāng)良地村,,距離甘蔗城關(guān)80多公里,。其舊名叫做“銀峰村”,,當(dāng)?shù)厝擞X得此名地力過重,就將“銀”字去掉“金”旁,,再在頭上加一點,,于是便有了現(xiàn)在的“良地”之名。當(dāng)?shù)乩先苏f,,原來的地名“銀峰”就與山上的銀礦有關(guān),。良地銀礦遺址,就位于良地村后山山腰的峭壁之上,,由于山勢險峻,,連當(dāng)?shù)卮迕穸己苌僭煸L,因而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,。
山上隨處可見礦洞
(山上有許多采礦后留下的礦洞,,大而且深。)
(巨大的礦洞,,可容納多人,。)
(上個世紀(jì)80年代,地質(zhì)勘探隊在銀山勘探時留下的鑿痕,。)
良地村后山,,是由上古時代火山爆發(fā)時的熔巖(即火成巖)構(gòu)成的石山。巨巖不同于一般火成巖,,因含銀的緣故顯得特別黝黑,。當(dāng)?shù)卮迕穹Q這座山為“銀山”,因其山勢險峻,,所以山中人跡罕至,,山路幾乎湮沒。
當(dāng)?shù)厥?,古時的婦女上山砍柴時,,常從石縫間采回白色結(jié)晶體,并用這些結(jié)晶體向貨郎擔(dān)換糖吃,,于是大家都知道山上有寶貝,。
銀山上隨處可見采礦后留下的礦洞。有村民統(tǒng)計,,這些礦洞有50多個,,其中可容納三四人以上的大洞就有36個。這些洞都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懸崖峭壁上,,呈“一”字形排列,,連綿一兩公里。這些礦洞有的獨立,,有的兩三個相通,,通道僅容一人,,進(jìn)出需匍匐爬行。洞的深淺,、大小不一,,洞中開采時的鑿痕仍歷歷在目,還留下數(shù)個鍋底狀的凹坑,。其中最大的一個礦洞,,有石階通向底部,洞中積滿水,,有當(dāng)?shù)卮迕裣氤楦啥粗兴惶骄烤?,但費了好大勁仍無法將水抽干,用十多根竹竿連接著伸入洞中,,都無法探到洞底,。
已無開采價值
(有些礦洞是幾個相連的。)
(用青石砌成礦工生活區(qū)東門遺址,。石門高2米多,,寬1.35米。)
(銀山上挖掘的青花瓷碗殘片,,證明良地銀礦雖始于宋代,,但到明代仍是重要的生產(chǎn)礦區(qū)。)
據(jù)史料記載,,宋明兩代,,這里曾有過大規(guī)模開采銀礦的活動。從山上留存的古堡遺跡和挖掘出來的青花瓷殘片都可以作為佐證,。
在宋代,,福建的銀采冶量居全國第一,良地銀礦作為當(dāng)時全國的23個重點銀礦之一,,自然貢獻(xiàn)不少,。到了明代,由于白銀的流通量增大,,國家對白銀的需求量也大增,良地銀礦可能曾經(jīng)再現(xiàn)振興之貌,。1988年4月間,,福建省閩東南地質(zhì)大隊科學(xué)技術(shù)協(xié)會曾派員到良地勘探銀礦礦體情況,勘探結(jié)果表明,,該礦的平均品位低,,已無開采價值。
(記者 忠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