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雨中廊橋遺殤 尋“構件”有望修復
http://m.hrbznlm.com 2016-09-26 10:06:30 來源:閩侯新聞網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廊橋檔案:
龍津橋,,位于廷坪鄉(xiāng)流源村,,橫跨東源溪,,東西走向,,為單孔木拱廊橋,。始建于明崇禎四年(1631年),,清乾隆,、道光年間重修?,F存橋為清道光二十三年(1843年)重修,。全長33米,,寬4.3米,。
三溪橋,又名蔡峰橋,,位于大湖鄉(xiāng)六錦,、坂頭兩村交界處,因位于雪溪,、院里溪,、東洋三溪匯流處,因而名之,。三溪橋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(1844年),,單跨石墩木拱廊橋,南北走向,,全長32米,,寬5.4米,古時曾是閩縣,、侯官,、羅源、閩清,、古田五縣的交通要道,。
官山橋,位于大湖鄉(xiāng)六錦村官山自然村,,是古時官山通往江洋與福州新店,、北峰的唯一通道,為木構平梁風雨廊橋,,于清咸豐八年(1858年)重建,,同治年間重修,脊檁上有“咸豐歲次戊午恤冬谷旦仝立”題款,。全長11.8米,,寬4.7米,廊屋兩邊設護欄,,南邊有神龕,,主祀玄天大帝,。
賢武亭橋,,位于廷坪鄉(xiāng)池坑村,東西走向,,原為單跨石板平梁橋,,始建于宋重和二年(1119年)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在原石橋之上建木廊橋,,橋長15.75米,、寬3.65米,、高4.1米,河面跨度2.5米,。廊屋中間南側設神龕,,祀玄天上帝。
記者 林若野 李煜晗 洪琦
9月15日襲來的臺風“莫蘭蒂”帶來的狂風暴雨,,使我縣四座古廊橋被大水沖毀,,所幸由縣科技文體局及時了解情況,并在事后進行了一系列緊急的處置手段,,終使得被沖毀的古廊橋有望修復,,讓祖先的遺產不至于泯滅塵埃。
損毀前的龍津橋,。
龍津橋原址已看不到任何蹤跡,。
臺風致廊橋損毀
文保部門全力“補救”
我國現存的木拱廊橋大約只有200余座,其中尤以木拱廊橋最為巨麗,,故而學界也將木拱廊橋稱之為“古代木構橋梁的活化石”,,僅存于閩浙兩地,我省僅有80多座,。其中,,我縣境內共有7座木拱廊橋,保有量居全省第三,,且建造過程中因地制宜,,不費寸釘片鐵,僅憑圓形杉木斜穿直插,,互相承托而穩(wěn)固異常,,匠心獨運,蔚為奇觀,。
此次被臺風沖毀的這4座廊橋,,廷坪鄉(xiāng)龍津橋(省級文物保護單位)、廷坪鄉(xiāng)池坑村賢武亭橋(未定級文物),、大湖鄉(xiāng)六錦村三溪橋(縣級文物保護單位),、六錦村官山橋(未定級文物),均為木拱廊橋,。
縣科技文體局副局長邱長榕介紹,,15日臺風“莫蘭蒂”登陸當天,廷坪,、大湖等山區(qū)短時強降雨導致溪水驟漲,,將四座廊橋沖毀,廊橋的構件被沖散到下游,?!拔覀冊诘玫洁l(xiāng)鎮(zhèn)報告后,,立即向省文物局匯報了情況,并在第一時間到現場查看,,分析研判被沖毀的廊橋構件可能流經的線路,,全力組織搜尋打撈?!?邱長榕告訴記者,,由于措施及時得力,且官山橋,、賢武亭橋的構件,,散落的區(qū)域較小,工作人員很快就在橋址的周邊將這兩座廊橋的構件基本找回,,搶救廊橋構件的任務取得了“開門紅”,。
損毀前的三溪橋。
損毀后的三溪橋,。
構件尋獲大半
四座廊橋有望修復
9月16日,,官山橋、賢武亭橋構件已經尋回泰半,。而龍津橋,、三溪橋下游流域寬闊,且多位于山區(qū),,構件的搜索難度較大,。“古代廊橋不用一釘一鉚,,完全靠各個構件榫接而成,。構件是廊橋的基礎,需收集百分之五十以上,,才可能對廊橋進行修復,,且收集到的原構件越多,修復效果越好,?!鼻耖L榕如是說。
縣科技文體局,、縣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經過分析,,圈定龍津橋、三溪橋構件可能散落的區(qū)域,,隨即兵分兩路,,于9月17至20日分別赴連江,、晉安等地搜索,?!霸谖覀內ミB江縣尋找構件的過程中,當地的文保部門積極配合我們的工作,,期間我們得到了三溪橋構件在連江山仔水庫的消息后,,附近的村民也很熱情的幫助我們帶路、打撈構件,。這些熱心人的幫助,,有力地推動了搜尋工作的進度?!笨h博物館負責人周丕鏵說道,。
經過數日的搜索,繼在山仔水庫發(fā)現三溪橋構件后,,搜索隊伍在廷坪東源溪下游水庫亦發(fā)現了龍津橋構件,。至此,龍津橋,、官山,、賢武亭三橋的構件尋回了大半,三溪橋構件數量也超過了百分之五十,,達到了修復廊橋的底限,。“幾日奔波勞累終于有了回報,,我們的心情別提多開心了,,在尋到構件時,我們還對每一塊大型的木構件進行了編號,,方便識別運回,。”周丕鏵如是說,。
邱長榕告訴記者,,縣內還有眾多的古廊橋,這些廊橋修建年代久遠,,且大部分位于偏遠地帶,,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。下一階段,,縣科技文體局將針對現有的廊橋進行全面的巡查,,力爭在年內對境內的廊橋做一次全面的保護和加固,盡力避免天災對文物的損害,。
搜索隊積極搜尋三溪橋構件,。
在山仔水庫找到的部分廊橋構件。
記者還了解到,,截至25日,,所有尋回的廊橋構件已被運回了各自所在的村子等待重建,。“我們將積極尋找省,、市廊橋專家到此次損毀的四座廊橋現場查看,,規(guī)劃指導廊橋的重建工作,爭取盡快讓四座廊橋恢復舊觀,?!鼻耖L榕說。
千百年來,,在全閩的崇山峻嶺之間,,存在著一座座古廊橋,它們構筑奇巧,,似飛虹臥波,,靜謐在群山深處、橫跨于溪流匯聚之所;它們風姿獨特,,融于山水之間,,既方便了村寨鄉(xiāng)民之間的來往,也起著溝通山區(qū)和外界交流的作用,。明末清初文學家周亮工在《閩小記》中記載,,“閩中橋梁,最為巨麗,,橋上建屋,,翼翼楚楚,無處不堪圖畫,?!贝艘谎裕f的正是廊橋,,亦盡述了廊橋之美!
廊橋因為多建于河流交通之要塞,,水流沖刷之所,故而常為水患所毀,。而一旦廊橋被毀,,當地人也會盡快組織人手修復,若查看有關廊橋之史料,,不乏“洪水沖圮,,幾建幾毀”、“概橋之‘罹難’,,多因水患”的字樣,。無怪乎有人會說,一部廊橋史,也是一部廊橋抗洪史,。更是一部人與自然的抗爭史……
在此次古廊橋構件的尋找之路上,,縣文體局、博物館等單位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為尋找構件“把脈”,、近到縣內的廷坪,、大湖等有關鄉(xiāng)鎮(zhèn),,遠到連江,、晉安等縣區(qū)也多次幫忙組織人力在境內配合搜尋,市內多家媒體也奔走疾呼,,為之貢獻心力,。多部門的聯動配合是此次搜尋工作順利的關鍵之一,也當是古廊橋重生必不可少的因素,。
“我找到幾個老師傅,,他們表示愿意帶著徒弟為重建廊橋貢獻一份力量?!?“恩,,那很好啊,請盡快約個時間,,我和他談談具體的事宜” 這是采訪的過程中,,縣科技文體局的工作人員和邱長榕的一段對話,由是觀之,,古廊橋的重建當值的期待吧,。
朋友們,雖然目前四座古廊橋大部分構件已找到,,但仍有構件遺失,。為加快修復工作,縣科技文體局發(fā)布征集令——群眾如有發(fā)現疑似廊橋構件,,可聯系縣博物館(0591-22985467)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