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52萬人圍觀,,大湖這場鄉(xiāng)村振興主題直播火了,!
http://m.hrbznlm.com 2021-09-30 23:11:10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大美首邑?四季閩侯
稻浪翻滾、甜柿飄香,,山間層林盡染,,田頭色彩斑斕......金秋之際,,令人望之喜悅的秋收風景在大湖鄉(xiāng)田間地頭悄然而至。
為更好地助推鄉(xiāng)村振興,、推動鄉(xiāng)村旅游開發(fā),,9月28日上午,由福州廣播電視臺,、閩侯縣農業(yè)農村局,、閩侯縣融媒體中心聯合主辦的“大美首邑 四季閩侯”鄉(xiāng)村振興年全媒體直播活動在大湖鄉(xiāng)角洋村與東墘村舉辦,,全網吸引觀看人次近52萬。
體驗秋糧收割 感受豐收喜悅
春種一粒粟,,秋收萬顆子,。金秋時節(jié),大湖鄉(xiāng)角洋村稻海由綠轉黃,,顆粒飽滿的金黃稻穗壓彎了稻稈,,在田間迎風招展,散發(fā)出陣陣成熟的稻香,。
直播中,,角洋村書記為圍觀群眾詳細介紹了角洋黃金稻米、金絲楠木林等當地特色產品,。并帶領主播深入角洋稻海,,與村民們手持鐮刀在田間揮舞,體驗割稻,、打捆,、脫粒及制作稻草人等農耕樂趣與秋收喜悅。
伴隨著鐮刀的“唰唰唰”聲與田間的歡聲笑語,,一株株飽滿的水稻被收割下來,,晾曬脫殼之后它們將成為香噴噴的米飯,端上人們的飯桌,。
“今天是我第一次看到‘’活著’的大米和自己收割水稻,,感覺有趣又辛苦,真正體會到了‘誰知盤中餐,,粒粒皆辛苦’,。”主播拿著剛剛收獲的稻子笑著對鏡頭說,。
探尋山野古厝 尋找歷史底蘊
結束秋收之后,線上觀眾的視角切換至東墘村,,跟隨閩侯縣融媒體中心主播吳一鑫信步于藏身大湖鄉(xiāng)靜謐山野深處的古樸村落——東墘村后園里,,以第一視角了解古厝承載的歷史底蘊、精神信仰和中國傳統家族文化,,感受古厝的別樣詩情畫意,。
“東墘村后園里已有500多年歷史,深藏13棟明清古厝,。古厝以徽派建筑為主,,多以土、木,、石為原料以木架結構為主,,布局合理協調,為天井庭院形布置。典型的建筑有五柱樓,、新厝樓,、橫樓等。其中,,最大的古民居有十六進,、108間房,占地約2000平方米,?!睎|墘村村書記向主播與觀眾分享了逐步修繕的古建筑與歷史文化故事,引得網友在評論區(qū)嘖嘖稱奇,。
走近一座近代古民居,,門前掛一牌匾上書“后園山居”,內設廚房,、衛(wèi)生間,、空調一應俱全的客房。它是2019年東墘村被列為鄉(xiāng)村振興試點村以來,,房主劉用邦先生為響應鄉(xiāng)村振興號召自發(fā)改造的民宿,,給到這邊觀看的游客無償提供了休息的區(qū)域。
今后,,東墘村將繼續(xù)依托自然優(yōu)勢和人文生態(tài)優(yōu)勢,,依托古民建筑觀賞,充分借鑒古厝保護先進經驗,,切實提升外來游客吸引力,,讓古老村落煥發(fā)新春。
特色農品展示 品嘗地道美食
“農忙”過后,,主播帶領線上觀眾走進角洋村的通德草堂,。自清朝、民國至今,,通德草堂一直是角洋村執(zhí)規(guī)“鄉(xiāng)約”和家風的場所,,而如今的草堂時常舉辦書畫筆會,沉浸在中國山水花鳥畫的美學盛宴中,。
“這是從日本引進的太秋甜柿,,采用了特殊的嫁接技術,自然脫澀脫麻,,不僅汁水多,,吃起來又甜又脆,完全不用擔心澀口,?!?.....直播團隊來到通德草堂,,這里變成了慶豐收“美食展”,人們專門設了農產品展示,、美食體驗區(qū),,主播向觀眾一一展示了江洋甜柿與絲瓜、毛豆,、冬瓜等角洋優(yōu)質農產品,,并親身體驗了打糍粑、烹飪制作當地特色美食,。
隨著甜柿,、糍粑等特色美食的介紹,直播間人氣一路飆升,,觀眾紛紛表示看了口水直流,,只想現場吃一個好解饞。
本次大湖鄉(xiāng)直播是“大美首邑·四季閩侯”直播活動的第一個站點,,網友們紛紛贊嘆大湖鄉(xiāng)角洋村,、東墘村的生態(tài)之美和人文底蘊。據悉,,接下來將每月推薦一個具有代表性的鄉(xiāng)村,,全年共計推薦12個鄉(xiāng)村,以閩侯美麗鄉(xiāng)村為主線,,按照“春,、夏、秋,、冬”四季不同,,串聯閩侯美麗鄉(xiāng)村吃、住,、行,、游、購,、娛等文化旅游點,,打造“大美首邑·四季閩侯”鄉(xiāng)村振興年。
“這次將大湖鄉(xiāng)角洋村,、東乾村選為‘大美首邑 四季閩侯’鄉(xiāng)村振興年全媒體直播活動的首站,就是希望在秋收之際,,通過福州廣播電視臺,、縣農業(yè)農村局、縣融媒體中心聯動,,以直播的形式向廣大觀眾宣傳當地農產品,、古厝等特色,,幫助提升本地農特產品與鄉(xiāng)村旅游品牌的傳播力和影響力?!遍}侯縣鄉(xiāng)村振興辦宣傳組組長張榮表示,,通過大湖鄉(xiāng)的首站直播,為下一站溪源村的直播活動起了一個好頭,,希望接下來的直播活動能夠越做越好,,為提高當地經濟收入、助力鄉(xiāng)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,。
閩侯縣融媒體中心 吳開梅 黃文斌/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