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才輩出的閩侯,,這些院士你認識嗎,?
http://m.hrbznlm.com 2022-03-07 14:06:50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福州院士榜單來了,!其中有多位閩侯籍中國科學院,、中國工程院“兩院”院士,讓我們一起走進部分院士的故事,。
侯德榜生于1890年,,1911年考入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堂。第一學期考試結束時,,侯德榜10門功課每門都是100分,,轟動了清華留美預備學堂。以至畢業(yè)時,,美國幾所著名的大學爭先恐后地搶著要他,。從1913年開始,侯德榜先后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,、哥倫比亞大學學習,。1921年,年僅31歲的侯德榜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,,并于同年10月回國,。1932年,侯德榜用英文撰寫《純堿制造》一書,,第一次將制堿技術公布于世,,打破了帝國主義在制堿技術上的封鎖壟斷,為中外化工學者所共仰,。
新中國成立以后,,侯德榜擔任了化工部副部長、中國科協副主席等職,,領導開發(fā)了碳酸氫銨的新工藝流程,,促進了我國化肥工業(yè)發(fā)展,成為世界有名的化工專家,。1955年,,侯德榜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(院士),和華羅庚,、竺可楨、茅以升等人一樣,,成為我國的第一批院士,。
莊巧生,,1916年8月5日出生在福建省閩侯縣旗山南麓小山村的一個農民家庭。1935年1月考入金陵大學農學院,,1939年2月以優(yōu)異的成績如期畢業(yè),,并膺選為“斐陶斐榮譽學會”會員,被授予“金鑰匙”獎,。1939年3月到設在貴陽的中央農業(yè)實驗所貴州工作站,,跟隨植物學家沈驪英從事小麥區(qū)域試驗工作。1940年8月,,回到成都金陵大學農藝系,,給剛從英國留學回來的靳自重教授當助教。1946年10月,,莊巧生如愿以償到北京魏公村附近的白祥庵12號中央農業(yè)實驗所北平農事試驗場報到,,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在這里一待就是60多年。
1991年,,莊巧生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(院士),。他還協助金善寶院士,組織國內知名專家撰寫了融國內外小麥科技新進展為一體,、代表國家學術水平的權威性專著——《中國小麥學》(1996),。21世紀初,在《中國小麥品種及其系譜》的基礎上,,他主持編寫了《中國小麥品種改良及系譜分析》(2003),,并附錄20世紀前半葉開創(chuàng)小麥改良工作時的簡略情況,為新中國成立至20世紀末小麥育種實踐,、技術成就和生產發(fā)展的進程留下歷史記錄,。
還有捕捉“星星”的人,天文科普引路人——張鈺哲,。
張鈺哲,,是中國現代著名天文學家,出生于閩侯縣青口鎮(zhèn)莊頭村,。他于1919年考入清華學堂,,1923年入美國芝加哥大學。1928年,,剛在芝加哥獲得天文學碩士學位的張鈺哲,,在實習的葉凱士天文臺發(fā)現了一顆新行星。這個身處異邦的年輕中國人,,將這顆小行星命名為“中華”,,以寄托對萬里之外的祖國的思念。
1937年初,,張鈺哲成功預測出了4年后將在我國出現的一次日全食,,日食帶將經過甘肅,、陜西、湖北,,最后從福建北部入海,。這是中國進行的第一次有組織的現代日食觀測,可能也是世界天文史上最為悲壯的一次日食觀測,。以張鈺哲為隊長的中國日食觀測隊,,從昆明出發(fā),途經3000公里前往甘肅臨洮,,沿途面臨著日軍的空襲,,隨時都有傷亡的危險。最終,,在張鈺哲精心籌劃下,,日食觀測圓滿完成?!吨醒肴請蟆穼⑵渑c“明朝嘉靖二十年之日全食后,,名將戚繼光曾建立剿滅倭寇之殊功”做了對比,稱其為“抗戰(zhàn)接近勝利之預演”,。
張鈺哲他長期致力于小行星和彗星的觀測和軌道計算工作,,他拍攝和領導拍攝到7000多次小行星和彗星的精確位置。他和他的助手們一起共獲得8000多次小行星的成功觀測,,并先后發(fā)現1000多顆新的小行星和以“紫金山”命名的三顆新彗星,。發(fā)表過近60篇觀測和研究的學術論文。
1955年,,張鈺哲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(院士),,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,1978年8月,,國際小行星中心將第2051號小行星定名為“張”(Chang),。1986年7月21日,張鈺哲逝世,,享年84歲,。
目前,莊巧生,、陳可冀,、許居衍、胡海巖等閩侯籍院士仍是科技一線的領軍人物,,科研成果和著述譽滿中外,。
以院士為傲,向院士致敬,!
?。ㄩ}侯縣融媒體中心 綜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