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7歲旅泰華僑堅持不改國籍 多次回安溪老家助學
http://m.hrbznlm.com 2015-03-31 15:34:43 來源:海峽都市報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27日,泉州市僑聯(lián)主席陳曉玉贈送陳芳明老人(中)紀念品
閩南網3月31日訊 流暢的曲線飛揚挺拔,俊逸的燕尾剪出了歲月的流光,這座擁有四對燕尾脊的紅磚厝,是旅居泰國的陳芳明老人,每次回安溪金谷鎮(zhèn)老家居住的老宅,?!把辔搽p歸”的建筑結構,寄托著老人對燕子歸巢的企盼。
77年前,只讀了1年小學的陳芳明,跟隨父親漂洋過海到海外謀生,。77年來,無論在海外生存遇到多大的困難,陳芳明一直手持中國護照,保留著中國國籍,。陳芳明的心也一直念著家鄉(xiāng),多年來傾心家鄉(xiāng)助學事業(yè)的他,希望大山里的同胞通過知識,改變自己的境遇,。
此次返鄉(xiāng)5天,陳芳明便是奔忙著榜溪小學重建的事宜,。
傾心助學事業(yè)
1941年,來到馬來西亞檳城3年后,13歲的陳芳明遇上戰(zhàn)爭與動蕩,無奈輟學,和家人到處逃亡,。
1944年,16歲的陳芳明舉家來到泰國南部,他一邊打工,一邊學習泰文,還自學機械維修知識。戰(zhàn)爭結束后,他通過勤勞和機智,積累下第一桶創(chuàng)業(yè)基金,先后創(chuàng)辦碾米廠,、制冰廠,、吹塑廠、硬塑水管廠等,。
1956年,聽聞家鄉(xiāng)要建校舍,陳芳明寄來他的第一筆善款。1973年,闊別家鄉(xiāng)35年的他,再次回到安溪老家,看到大多老鄉(xiāng)還在熬生活,他希望通過興辦教育,來改變大山里鄉(xiāng)親的境遇,。此后,陳芳明堅持每年回鄉(xiāng)一到兩次,1987年起,他成立“陳寅炎教育基金”,先后助建金谷醫(yī)院,、溪榜小學、月星小學,、由義中學等,。每一棟校舍,他都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,而是冠以“勤學樓”“啟智樓”,以此鼓勵孩子們,好好學習,走出大山。
陳芳明助學的事跡在全國范圍內被廣為贊譽,福建省,、泉州市人民政府先后14次授予他“樂育英才”牌匾和獎章,。2004年,陳芳明老先生還受國務院僑辦邀請,到北京參加了國慶觀禮。
安溪金谷鎮(zhèn)人趙萬超,與陳老相識已有28年,。每次陳老回國,他都會充當向導,陪伴著老人穿梭于各個村落,為家鄉(xiāng)的公益事業(yè)而奔忙,。“對于陳老,我是崇拜崇拜再崇拜,?!?/p>
堅持不改國籍
在海外漂泊77年,陳芳明仍然手持中國護照,保留中國國籍,堅持做一個華僑,當一名中國公民。除了支持家鄉(xiāng)的事業(yè)外,他還經常安排子女回國學習漢語,并時刻提醒他們,身上流淌著中國人的血液,。泉州市僑聯(lián)主席陳曉玉說,陳芳明愛國愛鄉(xiāng),熱心公益事業(yè),不僅出資,還用力用心,他是旅居泰國且至今仍然保留中國國籍的唯一一位華僑,。
走進陳老的老宅,墻上顯眼的位置上,貼著陳老自己對于“中國夢”的理解?!皽p少自私,拋掉貪心,發(fā)揮互助,、惠愛精神,各盡所能”等,共計十八條、七十二個字,。他覺得踐行“中國夢”,需要每一個人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(yǎng),。為了踐行“中國夢”,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傾囊助學,傾注公益,他覺得自己做到了自己的十八條,、七十二個字,無愧于祖國。
“民族志氣!”當被問及為什么堅持不改國籍時,陳老說出這四個字,。他說,以前的中國,曾一度受到輕視,。在海外,如若保留著中國國籍,會經常遭受冷遇,但他堅持不改,他覺得這就是民族志氣。如今,隨著中國的崛起,他雖身在海外,但依然用中國公民的身份,傳播著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,這是另一種民族志氣,。無論自己的國家曾經貧窮或者富有,他都不想做外國人,。
(海都記者 劉淑清 通訊員 李慧東 文/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