撐屋老柱見證傳統(tǒng)糾偏絕活 一次拉正數十年不倒
http://m.hrbznlm.com 2013-06-07 10:00:40 來源:福州新聞網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這幾間柴埕厝在牮厝后還用木條和柱子加固
如今人們已經很難看到六離門了,。
福州新聞網訊 福州以前多柴埕厝,木制的柴埕厝歷經風雨,,歪了怎么辦?于是福州方言里叫“牮厝”的老行當就誕生了,,用的“吊龍車”牽拉,將傾斜的柴埕厝拉正固定住,,然后在傾斜的一面用木柱頂住屋子,。這一老行當從上世紀80年代起逐漸消失。如今,,上下杭一帶仍可見到經過牮(jiàn)厝的柴埕厝,。
走在上下杭一帶,除了歐式建筑,,老福州稱之為“柴埕厝”的棚屋同樣也吸引了許多老建筑愛好者,。在連通上杭路與下杭路的南園巷巷口,幾間相連的柴埕厝上有長木條斜釘在上面,,側面還被幾根大柱子頂著,。
“許多經過的人只當是房屋要倒了,才拿柱子頂住,,其實這是福州老行當‘牮厝’留下的痕跡,。”80歲的張依伯告訴記者,,這幾間柴埕厝年長的已經一百歲了,,年輕的也有八九十歲,他從出生后就一直居住在這里,。
“柴埕厝要經受地震,、臺風、冰雹等考驗,,傾斜了就要扶正,,就要請木工來‘牮厝’?!睆堃啦枥L起親眼見過的牮厝場面:木工用鋼纜加木制的“吊龍車”牽拉柴埕厝,,靠“吊龍車”的轉動,將傾斜的屋子拉正,,然后用木條在屋內外加固,。
張依伯指著幾根支撐柴埕厝的大木柱說,這些柱子也是牮厝后用來加固房屋的,。他家最后一次牮厝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,,30多年了房屋依舊穩(wěn)固,只是厝外的木柱因腐爛更換過,。
張依伯70歲的鄰居說,,以前福州人居住的房子多為杉木結構的柴埕厝,這些杉木一般從閩北山區(qū)順閩江放排到福州,。典型的柴埕厝寬四五米,,在大門外加制六扇矮門,,稱“六離門”。
記者走訪看到,,上下杭一帶的一些柴埕厝仍保留著牮厝的痕跡,。福州民俗專家方炳桂說,改建前的茶亭街曾有大片這種用木柱頂著的柴埕厝,。大約10年前,,洋中路還有16間柴埕厝頂著28根木柱。現(xiàn)在很多木工都沒聽說過牮厝,,更別說會牮厝了,。隨著上下杭舊屋區(qū)改造,一片片柴埕厝將退出歷史舞臺,,老行當牮厝的痕跡也將跟著消失,。
(福州晚報記者 趙錚艷/文 張人峰/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