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街厚美大本厝
http://m.hrbznlm.com 2016-01-11 16:31:50 來源:遇見閩侯微信公眾平臺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閩侯深宅大院多,,閉起眼睛也能摸出十來座,。原因有三:閩侯名人多,,所以故居多;閩侯土豪多,,自然大宅多;閩侯重視文物保護,。
上街厚美的大本厝就是一個好例子,。
(大本厝)
大本厝由當地鄉(xiāng)紳張大本于清道光九年建,,據說,,它的宅基地原本是片果園,,鄉(xiāng)紳張大本在這片果園地的基礎上,,勘察風水,擬定朝向,,方才動工,。雖歷經了170多年的歲月滄桑,大本厝依舊巍然屹立,。門樓前一塘綠水,,清風徐徐,微波蕩漾,。
(第二進是五柱廳,,面闊五間,進深五柱)
大本厝坐北朝南,,前后三進三天井,,配以左右?guī)俊⒑蠡乩?。進深前,、中、后三座分別為三柱二間,、五柱三間,、七柱五間,穿斗式木構架,懸山頂,。民居建筑古樸典雅,,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風格,總面積約兩千多平方米,,保存完好,。
(撇舍、廂房,、橫厝等附屬建筑)
房屋兩側是帶廊柱的走廊,,天井、走廊地面全部用石板鋪設,。中座廳堂梁上懸掛一塊半米見方,、紅底漆金浮雕楷書的“誥命”牌匾,據說,,此牌匾立于咸豐年間,。
(紅底漆金浮雕楷書的“誥命”匾)
宅內遺有道光年間青黃釉大小魚缸六個,廳中央置橫案桌,、供桌,、左右列木制茶幾、公坐椅,,古香古色,。
(天井四角各有一口清道光年間的青黃釉水缸)
在老宅的兩側還設有書院,那是過去家族子弟讀書的地方,。漫步于天井中,,你仿佛聽到陣陣充滿童稚的讀書聲從那遙遠的時空傳入你的耳中,“一門五進士”的傳奇也許就是這樣的文化土壤所孕育出來的吧,。
(屏門上嵌貼著科舉捷報六張)
此宅是拍攝古裝劇的理想場所,,比憑空造設的景更自然更原汁原味。由于宅子場租比橫店便宜,,又與省城近在咫尺,,所以是福州、臺灣拍攝名人戲首選外景地,,電視劇《劉銘傳》《嚴復》,、電影《少年侯德榜》《少年林祥謙》等都曾在此取景拍攝,人們有稱其為閩侯版“橫店”,。
(第二進兩旁置著木制茶幾,、公坐椅,墻上懸掛書畫作品,,古色古香)
歷史的光環(huán),、時下的名氣,,交織在一起,煞是熱鬧,。目光移轉處,,是那些鋪就天井地面的花崗石板,它們依然默默承載著大本厝的興衰榮辱,。
(廳堂的地面向里稍微傾斜,,旨在收納風水,有“肥水不流外人田”之意)
現在,,大宅的主人是張大本的后人,。他對我們說起了一件趣事:前幾年,有兩個劇組工作人員苦苦尋找老宅子拍戲,,發(fā)現這座大宅,,突然抱頭痛哭,大喊“找到了,,拍戲的老宅終于找到了”,。這個情景,一直留在主人的腦海里,。
(女兒墻上的彩塑依然鮮明)
隨著這幾年戲拍多了,,大本厝知名度也高了,來往參觀游覽的人與日俱增,。到此一游暫無收費,如果你感興趣體驗一下走進戲里的感覺,,可以試試喲,,這宅子真的太有戲了。
文章來源:《閩侯鄉(xiāng)愁》
圖片來源于網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