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記者 李煜晗 陳燕 潘杰 實習生 洪夢荻
“征衣染血滿塵埃,,英年早逝亦可懷。映山紅遍風雨過,,清明時節(jié)憶賢來”每逢清明,,甘蔗街道雙池村村民程由榕,,總不忘帶著家人,到五福村落塘山義冢,,為長眠其中的烈士掃墓,。這件事,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,,他已經(jīng)默默堅守了20多年,。
感恩 為烈士英魂“安家”
沿著蜿蜒的山路盤旋而上,在綠樹掩映中,,一處義冢墓出現(xiàn)在眼前,,這便是五福村落塘山義冢,里面葬著223名遺骸,,他們中有革命烈士,、病故軍人,還有一些無主的“孤魂”,。其中,,可確認的革命烈士有10名。
每年清明前后,,程由榕和妻子洪秀英都會來這里看看,,清理落葉雜草,,懷念那些逝去的生命及英靈,。據(jù)程由榕回憶,抗美援朝期間,,許多志愿軍戰(zhàn)士難以在戰(zhàn)場上得到有效救治,。為此,響應國家的號召,,政府在甘蔗區(qū)域設立了中國人民志愿軍52醫(yī)院,,專門治療轉送來的志愿軍傷病員。在那個年代,,因為醫(yī)療條件有限,,不少戰(zhàn)士傷重去世后只能就地安葬,長眠在甘蔗,。20世紀50年代,,甘蔗區(qū)域修建鐵路和合成氨廠,挖掘出很多遺骸,,包括有烈士遺骸,,一直無人認領。
為了讓烈士們更好地安息長眠,,1997年,,程由榕等鄉(xiāng)親籌集資金在五福村落塘山修建了一處義冢墓,將這些革命烈士、病故軍人及周邊無主遺骸一起遷移至此,?!斑@些烈士都是為國家犧牲的,他們把年輕的生命‘奉獻’給了民族和人類解放事業(yè),,值得我們銘記,。”程由榕說,,他的初心,,就是希望為這些孤獨的“靈魂”找一個“家”,讓后人有個緬懷他們的場所,。
接力 讓烈士精神流傳
多年來,,程由榕不顧年事已高,一直為烈士掃墓,,祭奠亡靈,,一堅持就是20多年。他知道同烈士們?yōu)閲柢|的大愛相比,,個人的勞累和得失不算什么,。然而,近幾年,,隨著年齡增大,,加之腿腳不便,程由榕不能親自到墓前祭掃,,他就把掃墓的接力棒交給了子孫后代,。
“通過《長津湖》等愛國主義電影,我們感受到了這場戰(zhàn)役的殘酷悲壯,,那些年輕的戰(zhàn)士們,,用性命拼出了今日的國泰民安?!背逃砷诺呐畠撼堂粼普f,,“現(xiàn)在我們后輩們接過了祭奠先烈的接力棒,作為子孫后代,,也一定會繼續(xù)做好這件事,,讓這里的烈士得以安然長眠!”
時代變遷,,對英雄的尊崇卻愈發(fā)堅定,。如今,相關部門將其納入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,,進行立牌保護,,每年清明節(jié)會安排專人祭掃,,附近村民也會自發(fā)來為烈士掃墓?!跋M嘘P部門能找尋更多散落在民間的烈士遺骸,,讓烈士英魂得到安息,讓烈士精神流傳,?!背堂粼普f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