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閩侯走出的國民政府主席——林森
http://m.hrbznlm.com 2015-11-20 15:40:01 來源:遇見閩侯微信公眾平臺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他是辛亥革命的先驅(qū)、反袁護法的功臣、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之一; 他身為高官,,卻生活簡樸,、清正廉潔、一生不近女色;他的名字,曾被用來命名一個縣。他,就是咱閩侯人林森,,一個該被歷史記住的人。
(身著布衣的林森)
今天,,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,,走進這位民國時期叱咤風云、情感生活帶著神奇色彩的人物,。
一,、平民品質(zhì),布衣元首
林森 (1868—1943),,原名林天波,,字子超,號長仁,,閩侯縣尚干鄉(xiāng)(今祥謙)鳳港村人,。連任12年南京國民政府主席的他,,因其為官處世不喜張揚,做事低調(diào),,奉行“不爭權(quán)攬利,、不作威作福、不結(jié)黨營私”的“三不”原則,,在當年國民黨和國民政府高層內(nèi)部獨樹一幟卻也倍受冷落,。他以潔身自好、生活簡約的形象留于歷史,,讓后世深切懷念和推崇,。
(時任國府主席的林森簽署的委任狀·林寶根攝)
林森穿著樸素,一年四季,,無論寒暑,,都是一身布衣,只有厚薄之分,,沒有時常變化,。在飲食方面也很簡單,他喜歡清淡素食,,幾乎煙酒不沾,。尤其是在抗戰(zhàn)時期,更是一切從簡,。林森的廚師訴苦說:每天只限買兩角錢的肉,。他喜歡清靜、自然,,官邸十分簡陋,,如同普通民居,甚至沒有衛(wèi)生設備,。這種平民元首的風范贏得時人由衷贊嘆。
二,、不畏強權(quán),,重視教育
除了作風平民化外,他還不畏強權(quán),、崇揚民主和法制,,并且重視教育??梢哉f,,他終生愛國之志不渝,為國家和社會進步作出了不少貢獻,。
(閩侯鳳港小學設有林森紀念館·林若野攝)
在任參院議長時,,他對孫中山和袁世凱這兩名“大總統(tǒng)”的決定都有過否決的記錄,,蔣介石上臺后,林森也數(shù)度參與彈劾蔣介石的行動,。
(林森故居·王東明攝)
他還十分注重教育,。讓鄉(xiāng)親們“把一切靡費于教育上最好”,曾為祥謙鎮(zhèn)鳳港學校題寫“樹立農(nóng)村基礎(chǔ),,養(yǎng)育民族健兒”的楹聯(lián),,勉勵家鄉(xiāng)學子成就學業(yè)始于足下。1943年8月1日,,彌留之際的他留下遺囑,,將廬山、重慶等地的房產(chǎn),、古玩等作價,,連同銀行存款,作為創(chuàng)辦家鄉(xiāng)尚干職業(yè)學校的基金,。
(林森簽署的“對日宣戰(zhàn)書”)
三,、骷髏之謎,忠貞愛情
叱咤風云的人,,也有兒女情長的一面,。而林森的兒女情長,更帶著一絲神奇色彩,。
林森身居高位,,卻和很多國民黨要員妻妾成群不同,他一生不嗜煙酒,,不近女色,,頗多怪癖。是他不食人間煙火?還是他不懂感情?
(位于祥謙鎮(zhèn)的林森故里牌坊·吳國棋攝)
林森在重慶去世后,,人們在這位國民黨元老的寓所里沒有發(fā)現(xiàn)什么寶物,,卻驚奇地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少女的骷髏。對此,,人們百思不得其解,。追隨他多年的親信副官,解開了其中之謎:那骷髏是他的表妹的,。
(林森與蔣介石,、宋慶齡等)
青年時期的林森,有知識又聰明,,見多識廣,,和知書達禮、溫柔嫻靜的表妹悄悄相愛著,。 只是,,當時林森追隨孫中山從事反抗清王朝的革命活動,,四處奔走,兩人終未能成眷屬,。
(民國時期紙幣上的林森頭像)
后來,,在家的表妹由父母做主許配給一個少爺。林森剛巧此時回到故鄉(xiāng),,面對表妹帶著她離開故鄉(xiāng),、和他相守一輩子的請求,在事業(yè)與愛情間選擇了前者,。因為彼時革命剛剛開始,,而他從事的是秘密活動,除了東奔西走,,還要應對險惡環(huán)境,,帶著一個女人有諸多不便,且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,。
林森離開家鄉(xiāng),,在美國兩年。而在老家的表妹卻于結(jié)婚前一天晚上自縊身亡,,把自己的靈魂送給自己心愛的人,。
(重慶林森墓)
林森回到家鄉(xiāng)聽說此事,悲痛欲絕,,追悔莫及,。他在表妹墳前佇立許久,而后起出她的頭骨,,擦拭干凈,,小心翼翼地包裹起來,并立下誓言:不近女色,,終身不娶,。此后,不管處境如何,,表妹的骷髏頭骨一直陪伴他度過漫漫人生路,。
烈女忠貞、癡男鐘情,,林森和他的表妹,以別樣的悲情演繹了一段曠世姻緣!
初心/文 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網(wǎng)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