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箬溪谷隱福田
http://m.hrbznlm.com 2015-10-19 10:14:08 來源:閩侯新聞網(wǎng)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清廉文化和宗祠文化有機結(jié)合的四知文化廣場。
福田村村碑。
四知文化廣場廉政路,。
閩侯縣小箬鄉(xiāng)尚格村溪谷內(nèi)的有一個家族式的山鄉(xiāng)村落---福田,,古稱“溫田”,意為“福彌良田”和“溫潤心田”,。
楊姓,是福田的第一大姓。據(jù)福田楊氏族譜記載:400多年前,,尤溪儒生楊叔受遷入此地。而他就是東漢太尉楊震的五十八世孫,。說起楊震,,1800年前,,就流傳著楊震暮夜辭金的故事。
一次昌邑官員王密帶錢財深夜去拜訪楊震,,并說道:“暮夜無知者,。”楊震嚴詞拒絕了厚禮,,回答說:“天知,、神知、我知,、子知,,何謂無知?”最終王密慚愧而歸。自此,,楊震留下“天知,、地知、你知,、我知”的佳話,,后人稱之為“天下第一廉吏”。
村民們都以自己是楊震的后人而自豪,,他們認為不管是“福氣”,,還是“溫暖”,皆緣起“清白”,。清白是這里每個人必備的道德品性,,他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,愛護自己家族“清白傳家”的聲譽,。這種自覺的文化堅守,,使“四知文化”這一古代優(yōu)秀廉政文化得以傳承。
向來注重“四知文化”的楊氏,,在祖上遷入福田時就創(chuàng)辦了“福田私塾”,,從康熙至同治160年間,本門就走出了楊士芳,、楊大鴻,、楊宗澤、楊仲瑜,、楊和鳴等清廉5進士,。“文儒書閣”創(chuàng)立后,,又走出了啟蒙謝冰心的楊子敬,、續(xù)寫榴花夢的楊美君、民國著名散文家梁遇春,、早期共青團員楊品玉等清廉人物,。
現(xiàn)在,,法官詩人、楊震八十二世孫楊瑜欲在此基礎(chǔ)上重建“四知草堂”書院,,將傳承五代人,、跨越兩世紀的2萬多冊珍貴藏書遷回老宅,供鄉(xiāng)親,、游客免費閱讀,,一如既往,致力傳播“四知文化”,,再現(xiàn)崇德尚賢,、尊師重道的醇儒氣象!
雖偏居山區(qū),可福田的村民卻滿懷“處江湖之遠”的“家國情懷”,,其眼界,、胸襟、作為,,讓來這里走親訪友,、休閑踏青的人們耳目一新。村里的黨員帶頭捐建了廉政大路碑,、故事碑和清廉人物碑刻,,每戶村民也在村主干道兩旁擺上一枚河卵石刻的“清廉格言”。在這里清廉文化和宗祠文化有機結(jié)合,、無縫對接,,展示了福田楊氏清白傳家的家族榮耀,傳遞了“清正在德,,廉潔在志”的正能量,。
這里民風淳厚,,有翠竹環(huán)抱的清高,,綠欖成蔭的和平,山泉清澈的透亮,,土樓樸實的莊重,,有那福天福地福田福滿家園的美麗夢想,還有那那親山親水親和親近自然的悠悠鄉(xiāng)愁,。
(閩侯鄉(xiāng)音 侯視/文 陳建鋆/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