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杰——妙手巧雕,,渾然天成
http://m.hrbznlm.com 2016-02-15 14:05:11 來源:閩侯新聞網(wǎng)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編者按:根雕是我縣的特色傳統(tǒng)產(chǎn)業(yè),,2012年,,我縣獲評“中國根藝之鄉(xiāng)”。目前,,全縣有根雕企業(yè)近2000家,從業(yè)人員6萬多人,,銷售市場主要集中在國內(nèi),,產(chǎn)品約占全國80%的市場份額,年交易額近30億元,,所以也有“全國根藝看福建,,福建根藝看福州,福州根雕看上街”之說,。近年來,,閩侯根雕業(yè)涌現(xiàn)出了一大批藝術(shù)精英,他們創(chuàng)作的許多根雕作品在全國賽事上屢獲大獎,。本報本期起推出根雕藝術(shù)大師代表作品系列報道,,以饗讀者,。
吳杰,1971年出生,,是閩侯上街本地人,,14歲開始從事木根雕學習和創(chuàng)作。獲得了國際工藝美術(shù)大師,、中國根藝美術(shù)大師,、中國傳統(tǒng)工藝美術(shù)青年大師等榮譽。他現(xiàn)在擔任閩侯上街根藝美術(shù)學會名譽會長,、閩侯根雕同業(yè)商會會長,。在吳杰看來,藝術(shù)的最根本的任務(wù)就是發(fā)現(xiàn)和創(chuàng)造美,,而用巧雕和天然相結(jié)合的技法是他從事根雕創(chuàng)作所一貫堅持的理念,。
一舉三得:作品展現(xiàn)了一位長須漁翁頭戴斗笠,身披蓑衣,,面容樂不可支,,右肩倚靠著一根釣桿,桿頭系兩條肥碩的魚,,頭上尾下,,將魚半背于肩,胸肩盤落著小蝦,、蟹,。勤勞的漁翁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笑容,滿載而歸,。這也是吳大師為了紀念其三十年的根藝生涯,,三十載的雕琢人生而創(chuàng)作的藝術(shù)作品,故此作名為一舉三得,。
作品是以珍貴的千年陰沉金絲楠木為原料,。金絲楠木質(zhì)地溫潤柔和,表面呈現(xiàn)金絲和水紋狀,,精美異常,,淡淡幽香,若隱若現(xiàn),。作品上半部分取金絲楠木的表皮,,利用其表面裂紋粗糙的自然特點,雕作斗笠和蓑衣,,形象逼真,。底部利用表皮紋理,處理成層層水浪,,風吹浪涌,,極具自然之美,。身軀部分則是以金絲楠木本身的光滑紋理處理為布衣,雕琢巧妙,,線性自然流暢,。在光線照射下透徹澄明,波光流動,,每個角度看都不一樣,,呈現(xiàn)出步移景換的幻影效果。讓人看到晚霞映照著萬頃碧波,,天水相連,、波光粼粼中,老漁翁滿載而歸,。
從雕刻技法上來說,,粗獷處,如衣褶,、水浪等,,大開大闔,線條自然流暢;精細處如五官,、須發(fā)等,,刻繪細膩精妙,,栩栩如生,。特別是漁翁瞇起的雙眼帶動了面部肌肉,極為寫實,,生動的刻畫出漁翁滿載而歸的滿足感與幸福感,,體現(xiàn)了知足常樂、悠然自得的意趣,。
厚德載物:這是一件千年陰沉金絲楠烏木的作品,。陰沉木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名貴木材,稀有之物,,是尊貴及地位的象征,。因為這種木材數(shù)量稀少,成材率低,,又極具觀賞價值,。民間素有“縱有珠寶一箱,不如烏木一方”和“黃金萬兩送地府,,換來烏木祭天靈”的民諺,。同時,這件木料的正面,,除了有金絲楠木特有的金光閃閃的視覺震撼之外,,還擁有長期在土層之下被雨水沖刷,,雨滴點在木料上形成的獨特的雨滴紋路。
作者想用這塊珍貴的材料,,制作一個特別的作品,。傳統(tǒng)上,陰沉木雕刻的藝術(shù)品多為傳家,、鎮(zhèn)宅之寶,,辟邪之物。所以,,作者起初想創(chuàng)作一個,,可以招財聚寶的聚寶袋??蛇@個聚寶袋里要雕刻些什么東西呢?單純雕些珠寶首飾之類的太俗氣,,浪費了這么珍貴的材質(zhì)。雕龍雕鳳寓意吉祥,,卻無法突出,,聚寶袋招財聚寶的主題。
想了好幾個月,,吳大師決定,,先把聚寶袋的外形輪廓雕出來,再慢慢想慢慢雕,。在雕刻過程中,,作者在聚寶袋袋口附近隨意多加了幾刀,結(jié)果雕刻出來了一個形似龍龜?shù)念^型,。龍龜,,相傳為古代神龍所生之子,有財源廣進,,榮譽歸來之意,,也寓意長命百歲,福壽安康,。于是,,作者索性就在袋口雕刻了數(shù)只拉著金元寶的龍龜來修飾??杉热灰芯蹖毚?,只有龍龜一種吉祥物,未免太過淡薄,。應(yīng)該多加幾種吉祥物上去,。順著這個思路,作者又在袋口,添加了數(shù)只金蟾和貔貅,。在袋子底部添加了數(shù)只金蟾,,這些金蟾有的掛著佛珠的,有的拉著元寶車,。金蟾寓意招財進寶,,貔貅寓意驅(qū)邪轉(zhuǎn)運,龍龜寓意長命百歲,。這樣,,有了這三種祥瑞納福,整個聚寶袋從頭到尾,,滿是福氣,。
作品做好后,吳大師覺得,,聚寶袋這個名字已經(jīng)無法表現(xiàn)作品的內(nèi)涵了,,他把作品更名為《厚德載物》。因為吳大師的座右銘就是“天行健,,君子以自強不息,,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載物”在作者看來,,只有深厚的品德,,才能承載豐厚的福報。
佛靈佛現(xiàn):這件作品的原料是緬甸冷杉的大型樹瘤,。樹瘤內(nèi)部的纖維組織產(chǎn)生了變化,,形成各種不同的美麗的花紋,業(yè)內(nèi)將其稱之為“癭木”,。創(chuàng)作時,,吳大師通過細致地觀察,,發(fā)現(xiàn)樹瘤左上角有著人臉的輪廓,,便順勢將之雕刻成為了一個吹胡子瞇眼的俏皮濟公形象,慈眉善目,,加上僧帽上的佛字,,更添莊嚴,除此之外一刀未動,。
這件作品是作者的心愛之作,,沒有拿去參與任何評獎,僅做個人收藏,。因為,,作者從小聽著濟公扶危濟困、除暴安良、彰善罰惡等故事長大,,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,,濟公是他心中佛的美德、神通在世間的化身,。于是在恰逢名木珍材之時,,作者就寄情于木,把他感悟到的道濟和尚超絕世人的風范,,展示出來,。正所謂“半癡半醉扮瘋癲,一扇一蘆亦活佛”,。
老子出關(guān):作品高約1.9米,,寬約1米,材質(zhì)為西北干旱地區(qū)的千年崖柏,,展現(xiàn)了吳大師巧雕和天然相結(jié)合的技法,。作品充分利用崖柏表面的白皮和暗紅而不規(guī)則的心材,加上對老子臉部進行細雕與天然巧妙融合而成,。這些白皮以及白皮上生動而頗具氣勢的木紋肌理分布天然,,就像一位老者的須、眉,、發(fā),。而崖柏心材的褚紅色,也正好合適傳說中老子那種“鶴發(fā)童顏”的形象,。吳大師對老子臉部進行細雕,,把傳說中向往天然、向往“道”的老子,,樂觀,、豁達、睿智的表情表現(xiàn)出來,。同時與S形順勢而下的白皮肌理巧妙地連接,,使得整件作品一氣呵成、氣勢相連,,讓人感悟先哲如水的智慧,。
曾有參觀者說:一陰一陽之謂道。作品中崖柏天然的白皮和暗紅的心材,,也可謂一陰一陽,,它們組合而成的“道”,就是這件根雕作品天然的美,。用雕刻技法,,以略帶夸張之形展示一位先哲古樸之心和仙風道骨之氣,就是這件作品的巧雕之美。
大自在:作品的原料取材自千年楠木的樹瘤,,與同類型的樹瘤相比,,這顆樹瘤顯得尤為巨大。樹瘤罕見的“體型”令作者深深地被震撼,,腦中自然浮現(xiàn)了佛教中得正覺,、正果的修行人(羅漢、菩薩,、佛)所坐的寶座蓮臺,。因而,作者充分發(fā)揮材料的原始優(yōu)勢,,以大自在觀音為主題,,以天然的巨型樹瘤為其寶座,雕刻了一座大自在觀音的木雕作品,。
這位觀音,,有別于一般常見的白衣素服觀音,他身著古印度的佛教正裝端坐在寶座上,,手持金珠,,半闔眼眸看穿世俗百態(tài),微揚嘴角渡盡天下緣法,。作者利用樹瘤上方一截遺留下來的木樁為基礎(chǔ),,并沿襲了唐朝以前流行的男相觀音形象,施以彩繪工藝完成,。
我們知道:樹木在生長過程中,,會受到如風吹、雨打,、雷擊,、蟲蛀等種種不利因素的影響,其受傷的部位繼續(xù)生長之后,,常生成奇怪的形狀,,成為樹瘤。這一尊大自在觀音,,曾得到很多宗教界人士的肯定,。他們認為所謂自在自適,,就是不假他求,,不須外物,自我圓滿的一個過程,。原先樹木因受劫難而形成的樹瘤,,終究成自在觀音,體現(xiàn)的就是一種修持圓滿的精神過程。
禪舞:作品以千年香樟木為原料,。它清香怡人,,象征著高貴儒雅的品格和氣質(zhì),古人常常以香樟作為賢人的代稱,。這件原料,,天然造型就很獨特,富有張力,,猶如人物在揮舞,。作品以達摩為題材,僅在木料頂端略施技藝,,刻畫達摩的頭部,。頭部下方突出的一塊木頭,也順勢被刻畫為拳頭,,就形成了一幅“達摩抱拳舞禪道”的畫卷,,整件作品行云流水,自然靈動,。
所謂禪舞,,在作者的理解是由心而發(fā)的身心舞動。是心理學,、藝術(shù),、宗教學精華的結(jié)晶。禪舞用肢體舞動再現(xiàn)人的潛在意識,,體現(xiàn)“天人合一”的至高道理,。作者雕刻 “禪舞”這件作品,是希望觀眾借由觀摩禪宗祖師達摩的自然舞蹈,,領(lǐng)悟其蘊含的內(nèi)在正能量,。從而打開心門,領(lǐng)悟“禪道”自然,、自在的真諦,。進而釋放內(nèi)心的壓力,摒棄人際間的猜忌,、疏離,、沖突、算計,。激蕩起生命的激情與活力,。
雕刻達摩是吳大師的專長,從藝三十年,,他雕刻過的達摩作品,,許多都為國內(nèi)外宗教界,、藝術(shù)界人士所收藏。這尊“禪舞”是作者最為得意的達摩作品,。曾經(jīng)有臺灣客商愿意花50萬元收購此作,,他也沒有答允。而是將之作為個人收藏,,供來訪者共賞,。
(閩侯鄉(xiāng)音 記者組 文/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