翰墨飄香,、人才輩出……閩侯南通這座宗祠后人一代更比一代強
http://m.hrbznlm.com 2021-10-04 15:18:26 來源:閩侯新聞網(wǎng)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它傳承了500年,,最初僅“數(shù)椽簡構(gòu)”,歷代屢有興廢,見證著36世子孫們的奮斗史,;它飽含風雨滄桑,代表的家族翰墨飄香,、人才輩出,,名譽澤江兩岸,聲傳四方,;它讓先輩的功德被后世傳頌,,激勵著后裔奮發(fā)有為,光宗耀祖,,是后人“一代更比一代強”理念的具現(xiàn),。
它就是澤江張氏宗祠,一座僻處于南通鎮(zhèn)澤苗村,,卻雕龍畫鳳,、艷彩照人的宗祠,它所代表的的祠堂文化,,早已成為當?shù)厝藗兘逃筝叺暮媒滩摹?/p>
家族:
鳳池張支系 繁衍千年傳世36代
澤江張氏出自鳳池張氏,,也以五代閩國重臣,、梁國公張睦為始祖,百忍堂為其堂號,。北宋天圣元年(公元1023年),,張睦五世孫張仕禧、張居瑞由永泰縣嵩口鎮(zhèn)月洲村遷澤苗村,,兩支子孫分駐池頭厝,、上厝兩地,因澤江張氏居于澤江兩岸,,澤江之水源于大樟溪,,此處江河交錯,湖泊沼澤眾多,,人們在此墾殖良田,,取“沼澤之地而植禾苗”之意,故而取名“澤苗”,,舊時通稱“侯官縣四十七都澤苗境”,。
澤江張氏代有賢能,七世孫張肩盂生五子:張勵,、張勖,、張勸、張勛,、張動,,父子兄弟科甲蟬聯(lián),又四人高中進士,,兩人擔任戶部,、工部尚書。還有清光緒十二年(1886年)進士張元奇,,他歷任清朝湖南省岳洲知府,、奉天省錦州知府,中華民國內(nèi)務部次長,、參政院參政,、肅政廳肅政使等要職,還曾任福建民政長,,有《遼東集》《洞庭集》《蘭臺集》等著作傳世,。
近現(xiàn)代,張氏后人更是人才濟濟,,有國民黨軍少將高參張敬,,他在抗日戰(zhàn)爭中協(xié)同受傷垂危的張自忠指揮戰(zhàn)斗,壯烈殉國,,被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,;有解放前參與組織城工部,,負責(福清、長樂,、林森)三縣中心縣委書記張章淦烈士,。抗美援朝時,,澤苗村還是閩侯縣參軍的模范鄉(xiāng)村,,當?shù)貐⒓又袊嗣裰驹杠姷闹T姓子弟就達30余人,澤江張氏的子孫張光華烈士即是其中的翹楚,。
目前,,澤江張氏定居于澤苗已近千年,傳世36代,,在鄉(xiāng)世系“十代同堂”,,有1500多戶,6000余人口,。由澤江張氏分支而出的張氏宗族有:上街厚美,、南嶼玉嶼,、青口梅嶺,、福州霞湖、后坂仕尾等,,后代足跡遍及海內(nèi)外,,宗派下子孫以10萬計。
宗祠:
始建于宋代 屢興屢廢“生生不息”
澤江張氏宗祠坐落于南通鎮(zhèn)澤苗村,,是村內(nèi)標志性建筑之一,。宗祠始建于宋代,歷經(jīng)500多年,。最初建筑僅數(shù)椽簡構(gòu),,用以祭祀,后歷代逐漸擴充,,至清時已頗具規(guī)模,。1922年,祠堂再行重建,,改以磚墻石柱,,彩繪浮雕,三進布局,,結(jié)構(gòu)雄偉,,祠宇巍峨??谷諔?zhàn)爭期間,,因族親避亂四散,,無人顧及,年久失修,,前座墻傾壁裂,,有倒塌之危,到文革時期再次被破壞,。
1995年,,海外族親相繼返鄉(xiāng),掀起修祠勸募熱潮,。宗親們集資人民幣100多萬元,,定1995年初夏動工,工程歷時10個月,,于1996年清明節(jié)竣工,,隨后在2005年再次擴建遂成今日之規(guī)模。如今的宗祠總面積達2231平方米,,坐西向東,,三進布局、磚木結(jié)構(gòu),。封火山墻雙坡頂,,穿斗式木架構(gòu)。由戲臺,、回廊,、看樓、天井,、前殿,、后天井、后殿等組成,。戲臺上施斗拱藻井,。前、后殿面闊三間,,進深分別為七柱,、五柱,蔚為壯觀,。
“當年重修,,宗親們將舊祠堂前座全部拆除重建,并向前推進6米,;中座翻新維修,,墻壁梁柱重新刷新,石柱上的諸多聯(lián)句再次予以‘貼金’,讓整座祠堂煥然一新,。最讓宗親們欣喜的是,,連遠居美國的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(lǐng)張學良將軍,也以‘宗裔’自稱題匾額‘源共根同’示賀,,讓我們一族倍感榮光,。”澤江張氏宗祠理事會會長,、宗親張玉龍說,。2006年10月,在祠堂重修10年后,,澤江張氏宗祠被閩侯縣列入“縣級文物保護單位”,。
在澤苗村文化協(xié)管員陳光鐘的帶領(lǐng)下,記者走近宗祠,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祠堂正門的《澤江張氏宗祠》的匾額,,據(jù)說是澤江張氏的姻親——清代乾、嘉,、道三朝名臣陳若霖所書,。門前還有一只抱鼓石,系宗祠第三次重建時保留下來的文物,,距今已有200年歷史,。
步入宗祠,只見前后兩座的斗拱藻井,,宛如向上隆起的“井”,,于下朝上仰望,,頓有一種與遙遠之蒼穹“對視”的神秘感,。說到中國古建筑,就繞不過斗拱,,這是中國古建筑中特有的元素之一,,越是為人珍視的建筑,斗拱越是復雜,、繁華,。而藻井,就是用斗拱搭建出的至妙“美學”,,精美的藻井不僅僅是宗祠,、宮廟中天花板的一種獨特造型,更承載了中國人獨特的建筑學,,蘊涵了華夏先人最深厚的宇宙觀,。
祠堂內(nèi),高懸著連戰(zhàn)和蔣緯國等前臺灣地區(qū)政要題寫的《崇德明倫》《源遠流長》等匾額,;還收藏著著名歷史學家,、作家郭沫若的墨寶,,還有原《解放軍文藝》編輯、總政文化部文藝局副局長張澄寰的題匾《雷池可越》,,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常委,、遼寧省書法家協(xié)會主席聶成文和副主席郭敏林題寫的《繼往開來》《承先啟后》兩匾,眾多優(yōu)秀的書法作品匯聚一堂,,引人贊嘆不已,。在后座神龕前,數(shù)條直徑90厘米的“雙龍搶珠”石雕龍柱,,呈沖天之勢,、祥云環(huán)繞,勢欲騰飛,;各24幅貼金木雕的二十四孝圖和三國演義故事圖鑲于神龕前及后座兩壁,,更顯得金碧輝煌。祠埕兩側(cè)還有八塊石刻三國演義,,是清道光年間祠堂墻頂?shù)难b飾,,后被移飾于祠埕。
“宗祠內(nèi)還有新雕刻的各種演義人物的石刻浮雕,,其造價占當年總造價的三分之一,,這些古色古香的浮雕和內(nèi)飾、匾額,,讓祠宇可觀賞性大增,,不但增強了對海內(nèi)外張氏族親的吸引力,也讓一些慕名起來參觀的游覽者贊嘆不已,,大大增加了澤苗村的知名度,。”陳光鐘說,。
(閩侯縣融媒體中心林若野/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