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家住閩江邊】(四):兩岸花果香
http://m.hrbznlm.com 2015-11-24 15:14:46 來源:遇見閩侯微信公眾平臺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閩江閩侯段,,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。佇立于閩江江畔,,俯仰之間,,江天遼闊,清風爽朗,,千帆競渡,。閩江兩岸擁有豐富的光熱資源、充沛的降雨量,,特別適宜亞熱帶水果和花卉生長,。此地顏色各異的花果,從唐代開始就作為朝廷貢品而聞名于世。在悠久的種植歷史中,,茉莉之白,、福橘之紅,、橄欖之綠,,還有各種花卉之絢麗,共同構成斑斕的水彩畫,。
(茉莉花飄香·吳心鈺∕攝)
閩侯花卉栽培始于唐而盛于明清,尤以茉莉花為代表,。茉莉葉翠綠,,花潔白,,香氣沁人心脾,宛若絕世獨立,、清新脫俗的仙子,,身著白紗飄落凡間。茉莉盛放之時,,城鄉(xiāng)田野似乎都沉浸在香氣里,花枝搖曳生姿,,惹人喜愛,。泡上一壺茉莉花茶,清香四溢,。將茉莉花做成香包、串成鏈子,,滿室芬芳,,隨身佩戴也顯淡雅。雖然近年來,,隨著鐵觀音、龍井,、普洱茶相繼崛起,,茉莉花茶在市場上逐漸邊緣化,但它在福州人心目中的地位始終無可替代,。
福橘在福州的種植歷史達上千年,,因“橘”與“吉”諧音,加上顏色鮮紅潤澤,多瓣多籽,,被賦予福氣,、吉祥、多子多福等美好寓意,,作為民間吉祥之物,,成為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。閩江閩侯段兩岸是福橘的主產地,,尤以南通,、南嶼、尚干的福橘品質最優(yōu),。
(枝頭成熟的福桔如同一個個紅燈籠·吳心鈺∕攝)
(上世紀八十年代,,我縣盛產的福桔通過閩江水運發(fā)往各地·林明秋∕攝)
二三十年前,閩江兩岸遍植福橘,,數(shù)量達數(shù)十萬畝,,花開時滿園飄香,果熟時則滿山紅果,,猶如在碧海中布滿紅燈籠,,盛稱“閩江橘子紅”,。然而,,受到品種退化及柑橘黃龍病的影響,加之臍橙,、蘆柑等新品種搶占市場,,福橘的種植規(guī)模已不如往昔,。
(滿山的樹枝掛滿了誘人的臍橙·陳成才∕攝)
換下橘子紅,,穿上橄欖綠。如今,,閩江兩岸遍植福橘之處現(xiàn)已成為片片橄欖林,。橄欖一生色澤青翠,又稱青果,,因其韻味獨特,先苦后甜,,極似逆耳忠言,,故又稱諫果,、忠果。閩侯素稱“中國橄欖之鄉(xiāng)”,盛行于唐朝的橄欖種植,,現(xiàn)今仍保持強勁增長勢頭,,獲得國家地理標志。閩侯橄欖的主產區(qū)為白沙,、荊溪、鴻尾和竹岐等地,,以檀香,、惠園,、自來園和長營為主要品種。橄欖種植者不斷致力于橄欖的質量改良和品種創(chuàng)新,,打造出了一張嶄新的燙金名片,。
(閩江兩岸橄欖綠·吳心鈺∕攝)
閩江閩侯段兩岸的龍眼,、荔枝等水果也久負盛名,各式各樣的花卉更是銷往全國各地,。山水的交匯,,造就了滿溢福彩的閩侯大地;山水的相融,帶來了格外富饒的物產,。江畔花果釋放出各自的光芒,,萬千色彩交相輝映,好似夢中之景,。閩江流經閩侯段,,放慢了它的腳步,緩緩行,,細細瞧,,大抵是被兩岸的繽紛色彩所吸引吧。
(枝頭鮮嫩欲滴的荔枝·程水建∕攝)
(一顆顆飽滿的龍眼垂掛在樹上·吳心鈺∕攝)
疏雨/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