閩侯南通陳氏支祠
http://m.hrbznlm.com 2015-12-21 16:03:08 來源:遇見閩侯微信公眾平臺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“值晉永嘉劉聰之亂,,避地入閩,,卜居長樂岱邊,名其鄉(xiāng)曰二難,名不忘祖德也”,,這是閩侯縣南通鎮(zhèn)陳厝村的陳氏族譜中的兩句話,雕刻在陳氏支祠的一個屏門上,。陳氏支祠,,是為了紀念江山陳氏的始祖陳恕及先妣馬氏而建,陳氏族人在這里崇宗祭祖,,聆聽先人遺訓,。
(歇山頂狀的陳氏支祠大門樓·陳秀珍/攝)
陳氏支祠位于陳厝村的中心位置,祠堂前方為百余平方米石板鋪設的祠埕,,圍以望柱石欄,。祠堂是磚木結構建筑,深72米,,寬18米,,內部十分講究,為三進布局,,符合天,、地、人的構造,,據(jù)說這也是陳氏支祠的一大特色,。
(祠埕前面的石砌半月池·網(wǎng)絡圖片)
祠堂里的青石柱被打磨的光滑如鏡,細看之下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,每根柱子上都雕刻有楹聯(lián),,且每幅楹聯(lián)均出自名人手筆,清代宣統(tǒng)皇帝的老師陳寶琛,,方志學家陳衍,,書畫名家洪亮,國府主席林森,,軍政要員杜錫桂,、薩鎮(zhèn)冰等人都在這里留下過手跡。
(題刻著名人墨寶的青石柱·陳秀珍攝)
在眾多祠堂題刻的名人名家中,,有一位在陳厝村民心目中有著與眾不同的地位,,他就是薩鎮(zhèn)冰。1926年9月,當時盤踞在福建的北洋軍閥部隊節(jié)節(jié)敗退,。12月,,北洋系統(tǒng)的福建陸軍第一師張毅部,在峽兜被革命軍海軍及唐岱鋆部截擊大敗后,,率領殘部逃竄至南港一帶,,燒殺搶掠,使南港九十三鄉(xiāng)哀鴻遍野,、民不聊生,。薩鎮(zhèn)冰這時已辭去福建省省長職務,但他看到南港民眾遭受沉重災難,,非常痛心,,仍以救災工作為己任。他不顧已近古稀之年,,親赴南港,,組織發(fā)動民眾齊心救災,并積極向海內外華僑募款,,鋪路修橋,,建造民房,幫助災民重建家園,,使南港最終度過了難關,。
(薩鎮(zhèn)冰像·資料圖片)
其實,在陳氏支祠里,,除了青石柱的楹聯(lián)里藏著眾多的名家外,,在門樓上的牌匾之中,也隱藏著幾位重要的人物,。門樓上豎著的兩塊匾,,橫匾上題寫著“江山陳氏支祠”,豎匾為“尚書第”三字,。
(高懸的“尚書第”匾·陳秀珍攝)
“尚書第”的匾是為紀念晚清陳氏族人陳璧任參政大臣兼郵傳部尚書所立,。為橫匾題字的人是近代著名書法家于右任,他是同盟會的成員,,長期擔任國民政府高級官員,,有“當代草圣”之稱,他首創(chuàng)的“于右任標準草書”歷來為人推崇,。門樓上的兩塊匾成了祠堂內眾多名人題刻的一個縮影,,這也是祠堂最重要的特色之一。
(陳壁畫像·資料圖片)
陳氏支祠除了這樣極具文化氣息的特色外,,還有一個“懸案”,。在祠堂的后花園,,有一塊重達數(shù)噸的石碑,石碑由一塊巨大的青石雕刻,、拋光而成,,碑額上刻有“十九星鐵血旗”和“青天白日滿地紅旗”的圖案,中間穿插著有些磨損殘缺的同盟會會旗“五色旗”,。除此之外,,碑體上便再也找不到任何文字和圖案,這就是祠堂中著名的無字碑,。
(無字碑·資料圖片)
無字碑之謎至今沒有解開,,它是何時所立,,為什么而立,,諸多謎團都沒有確鑿的說法,它至今還留在陳氏支祠里,,成了陳厝村的一個謎,。陳厝支祠就這樣在靜默中承載著陳厝村的過去、現(xiàn)在和將來,,也裝下了無字碑上的謎,。
閩侯電視臺供稿